据上海新民周刊报道,10多年前,一个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走在上海街头一定会引来回头率。今天,在一些新建的小区,早晨随便从哪个角落一拐,便会走出一个老外,他们会跟普通上海人一样买大饼油条和豆浆,他们会跟普通上海人一样挤地铁去上班……种种场景,上海人早已司空见惯。
现在,上海已经能为外国人提供大量的就职机会。除了国外总部派驻之外,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向上海,直接参加各类企业的招聘,与本地人“抢饭碗”,拿与上海人接近的薪水。“上海现在是一个世界人才竞争的大舞台”,上海市人才交流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人就业办公室的统计:2000年来沪打工的外国人比1999年增长了16%,2001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国人到非外资企业打工的人数开始出现递增趋势。据估计,入世之后,不仅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来上海打工,还会有一部分国外的自由职业者选择上海作为自己的栖息地。
今年4月1日,墨西哥人SergioGarcia在襄阳路服装市场开了一家名为MadeinChina的足球娃娃玩具专卖店。这位平常喜穿中式大褂的汉子在上海已经呆了七年,他说,喜欢上海的理由很多,不喜欢上海的理由只有一条:上海人的英文讲得都很棒,在他们的带领下他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但中文却是无药可救。
上海罗德公关公司这些年来一直在跟驻沪的外国人打交道,经理刘埕的印象是:国籍越来越丰富,职业起来越多样。从最初的日本、欧美、南亚,到现在的以色列、捷克、瑞士,凡是地球村上有的,上海几乎都能找出来。职业也从外企中高级管理人员,扩展到摄影师、高尔夫球教练、个性服装店店主、时尚买手、餐馆酒吧老板等自由职业者。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人就业办公室统计,从1996年至今,在沪的外国人的国籍已发展到119个,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上海化”。42岁的德国人韦思岸(AndreasWeigend)是位于浦东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客座教授,此前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在他6-8月的行程表上,足迹将遍布欧洲、美国、香港和日本,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空中飞人”。然而,去年8月,他在万航渡路458弄嘉园购买了一套房子,这是他在全世界游教生涯中第一次购买固定居所。他说:“简直难以相信,我只花了一个小时就作出了这个决定---对这座城市我真是一见钟情。”
“现在,你很难看出一个外国人和一个上海白领的生活有多少显著的差别。”韦思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