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投资120余万元的万只羊场建于1998年春;投资430万元、占地296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于1998年秋,共有88个日光温室、50个扛棚和2个分别占地4亩共投资120万元的连栋棚。大部分资金是由开封县政府替该村贷款解决的。
袁坊村这两个项目是在上级领导“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训斥中匆匆上马的。由于缺乏科学论证,问题很快显现出来。当年夏天,每只花了600-1800元从山东购来的小尾寒羊死了100多只。在几名村干部的强烈要求下,村“两委”决定将剩下的300余只羊交由农民代养,并与农民签订了代养合同。开封县副县长房恋山得知此消息后,立即斥责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必须立即将羊拉回圈中。当晚,村干部又连夜从农户家中将羊牵回羊场,毁了代养合同。
花了几百万元建起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当年就赔了20多万元。但年终总结报告上却赫然写着“纯利润300万元”。近两年来,这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不但没有起到任何示范作用,反而又白白扔了70余万元。
谈及羊场,不久前袁坊村委会主任卢万春说,小尾寒羊圈养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主要是因为这是“县长工程”。村里是按县里的精神办的。若没有县政府出面,谁能贷来几百万元的款?
面对数百万元的还款压力,卢万春忧心忡忡。事实上,地处黄河滩区、有着7000多人的袁坊村,除了3个村办砖厂外,没有任何其它收入。
编辑视角:“形象秀”该休矣
“形象工程”毁了形象的蠢事,我们已经耳闻目睹了不少,今天这里披露的,又是这样两桩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看着眼前投资上百万元的养羊场里那只形影相吊的猪、数百万元投入换来的多数闲置的大棚,恐怕没人能笑得出来,有的只会是痛心和气愤。
为何这类“闹剧”会不停地在一些地方上演?为何这种自以为是的“导演”会层出不穷?
当今一些“形象工程”实际上是种“形象秀”,那些看似很有魄力、很有开拓精神的领导不过是想通过做点大工程“秀”一下自己,让别人特别是上级领导看看自己或辖区内的“不同凡响”之处。若把形象“秀”好了,说不定就会升官发财,即便“秀”不好或“演砸了”也不用负什么责任、花什么代价。有了好处自己得,结了苦果别人吞,何乐不为?!
目前,不少地方的“形象工程”建设很值得质疑。一些大权在握的领导干部,不搞可行性研究,不搞科学、民主决策,自己拍拍脑袋,想当然地就搞起成百上千万元的工程。他们注重的是这些工程的外在“形象”,即能否为地方特别是地方领导增“面子”,却很少考虑这些工程的内在功能和实际效用,更有甚者纯粹就是要制造假象糊弄上级、愚弄百姓,为个人捞取荣誉和实惠。
其实,真正具有责任感、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领导干部是不会为所谓形象而去干劳民伤财的事情的。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人民、对国家有没有好处。他们知道手里掌管的钱来之不易,所以用起来会慎之又慎。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来说,拿百姓的血汗钱打水漂似地去造什么“形象工程”,去搞什么“示范园区”,于心何忍?
一个地方的形象,一个地方政府或领导人的形象,是各种综合因素的体现。而一种形象的确立,是个系统工程,是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绝不是花点大钱弄个“工程”就能搞出来的。当然,有些“形象工程”倒是可以折射出某种形象。眼前这组图片中展现的工程,不就使这个地方的形象包括某些领导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了吗?至于是树了形象还是毁了形象,是示范还是出丑,不言自明。
少考虑“形象”,多干些实事,其实是最好的“形象工程”建设。真正能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服务百姓的,必然会在人民的心目中确立良好形象。评价形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百姓心中那杆秤。
要防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出现,除了必不可少的决策监督外,追究那些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形象工程”的决策者、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包括经济、法律责任)至关重要。假如让那些弄花架子工程的人不仅会毁了自己的形象和前程,甚至可能倾家荡产乃至坐大牢,谁还会热衷于搞那种劳民伤财的玩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