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最近出访欧洲,虽非执行重大外交使命,更未签订任何条约协定,却受到出访国家隆重接待和西方舆论密切关注。因为,无论进白金汉宫见英国女皇、在克里姆林宫与俄国总统握手,或者在巴黎、柏林跟法国总统德国总理会谈,人家都是把他当作“王储”来接待,很想当面打量和结识一下这位中国未来的国家首脑。
但胡锦涛究竟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中国头号领导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现在有点似是而非,谁也难以断定。因为中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权力交替的正常固定机制,高层权力转换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缺乏预先可见的透明度。这虽具有中国特色,但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并不见得有利。
胡锦涛是邓小平钦定的中共第四代领导人,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入常委班子和书记处。1997年江泽民访美归来,有感于西方大国领导人年轻力壮,自己年迈而疲于奔命,决定让胡锦涛当国家副主席分担高层外交的任务。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由于中国内外形势的动荡变化,胡锦涛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虽然两者都是虚职,但实际上这些年来胡锦涛在党政军各方面都负有重任,掌握实权,只是不为外界所知而已。
现在海外媒体有一种说法,认为胡锦涛经常老生长谈,政绩乏善可陈,给人以无所作为的印象。但这也许正是胡的高明之处,因为中共政坛“高处不胜寒”,第二把手最难当。从毛泽东时代的刘少奇、林彪到邓小平时代的胡耀邦、赵紫阳,都因为不善奉迎、冒犯天威而落得身败名裂。为了谋求政治生存,既要避免功高震主,更不能表露急于抢班的“僭主”心态。胡锦涛在这方面表现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给人以处事稳健,城府很深的感觉。
实际上,胡锦涛是在建立以团派为主的权力基础,也在关注和思考一些重大问题。就在这次出访之前,他以中共中央党校兼任校长的身份,主持过为时一周的重要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就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各抒已见。胡耐心听会,一言不发,足以表明他正在关注和思考中国在世局急剧变化中如何发展的敏感问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论促使中共内部产生很大分歧,包括一些元老在内的保守势力激烈反对中共改变建党路线,胡锦涛不惜与过去提拔他的宋平划清界线而站在江的一边。这既有权力考虑,也反映出胡锦涛作为新一代领导人,思想上是向前看的。
胡锦涛早在九十年代初已是中国政坛的明日之星,但事隔十年后这颗新星还悬在半空。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最近很长时间似乎不再听到第三代或第四代“核心”的说法了。胡锦涛能否全面接班,取决于江泽民究竟全退还是半退,或者江是否要让他所中意的人,具体来说就是曾庆红与胡分享权力。曾辅佐“江核心”多年,对于江的权力巩固有很大贡献。他不但位高权重,而且胸怀韬略,富有远见,善于对重大问题谋划决策,据说“三个代表”之说就出于他的创新。实际上,曾胡二人各有所长,都是中共的栋梁之材。如果中国的权力机制能使德才兼备的人脱颖而出,和谐合作,相得益彰,胡曾双方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竞争对立关系,这对中共与中国来说岂不更为有利。中国现在又一次面临权力交替的关键时刻。根据过去毛邓的经验教训,无论对国家或对领导者本人来看,是功成身退还是恋栈不舍,仍然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这里,不禁令人联想到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传说。1796年美国大选,当过两届总统的华盛顿决定不再连任。他虽属意于联邦主义者约翰·亚当斯,但不表示自己的倾向性。后来亚当斯战胜对手汉密尔顿当选总统,据他回忆,他在就职典礼上感到华盛顿因为卸任总统而如释重负,似乎高兴地对这位新总统表示:“现在我该下,你该上了。咱们俩究竟谁是最快乐的人呢?”(SEE WHICH OF US WILL BE THE HAPPIEST . )
两百多年来,美国权力交替机制一直不变,谁上谁下始终依法行事,这也许就是美国政局稳定,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吧。(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