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就这样循环着,岁岁年年总相似,新桃旧符无非老皇历。这些年哪一年不是如此宣传会议早早提醒国人--明年亦今年即去年!翻了翻有史料价值的"剪报",1998年10月14日的《金陵晚报》头版有这样一则报道:"本报讯 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1999年度《南京日报》发行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南京日报》明年征订发行任务完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武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宏民今年(原文如此--引者)再次就办好、发行好《南京日报》作了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汪正生在昨天会议上强调,在未完成《南京日报》等党报党刊征订任务之前,不得公费订阅其他报刊。"1998年《金陵晚报》被作为"党委机关报的延伸"而同时获得"必须订阅"的资格。1999年则去掉"延伸"二字,干脆与作为其母报的党委机关报并列为"必订"报。这叫只要党委愿意,任何报纸都可以作为党报强制订阅。……不觉三年过去了,人们对2002年的期待就这样被暗示、棒喝了!我猜想,私费订阅党报就是市委书记大人也不愿意的,而"公费"就是某一组织或某领导人的费么,非也,"公费"也是老百姓劳动成果的一部分,订阅一事只讲强制,不讲尊重"民意",叫侵犯人权(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自由)未尝不可吧!
事关权利,我当然都要留意。南京的精神垄断机构这些年都是在国庆后的10天左右,谋划来年的生计。这已经是落后的了,大概是下级等上级、地方看中央上行下效的缘故吧,国家队动手要早得多,当然手段或者方式则多种多样,未必都会明目张胆地开会动员。1999年那年,才是上半年的6月份呢,中国妇联党组就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了,内容是:早宣传、早发动,层层抓实2000年妇联主办的报刊订阅工作。……
强制订阅这一党风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于是凡有垄断权力在手的部门与行业报刊,纷纷效法,例如各地公安报之于出租司机,民政报、工商报之于农民工,不一而足,用一位作者的话说,这叫强迫所辖单位和老百姓花钱购买废纸。那些连主管文化宣传的要员都不会翻一翻的报刊,在中国就能办得下去,没有一以贯之的党风劲吹,能办到吗?喝西北风去吧。
《南方周末》曾报道有派出所帮报社向打工仔强行摊销,不从就体罚的事。最易受到强制订阅裹挟的当然是学堂里的孩子。于是报刊订阅便常常成为压垮孩子(失学等伤害)的最后一块石子!有报道为证--
吉林省公主岭市四道岗乡中心学校有12个分校,3000多名学生,184名教职工。9月下旬以来,省、市和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订阅10余种指令性报刊。于是学校让每个学生交10元报刊费,这也只能完成订阅任务的50%。10月29日,黄花村小学6年级学生赵月因取不来这10元报刊费服农药自杀,经抢救脱险。神志恢复后,赵月哭着说:"老师说,谁取不来钱就不让上学,要挨收拾,没办法才自杀。"乡中心学校校长盖如宽对记者说:出现这样的事我们十分痛心,不该向学生摊派报刊费,可6万多元报刊费下达指标,我们无法承受。学校每年最多只能拿出3000元。眼下企业不景气,乡里唯一姓"公"的就是学校,各方面都管着我们。他们不知道,我们目前连教师工资都拖欠,上哪儿去弄6万元的报刊费!记者见到乡中心校的校长室墙上挂着一排杂志,还订有十几种报刊,其中竟无一份和教育及孩子有直接关系。
听说有的发行几百万份的大报某年曾出现只有几万订户的尴尬,面对尴尬有京官要员竟坐飞机直扑外省,坐等订阅指标完成后才肯回京,难怪不紧张希希地年年搞强制征订。只是不要将孩子们逼向绝路,报刊订阅带上恐怖色彩,是给玩加强党风建设的把戏塌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