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眼目睹废弃一次性针筒被拾荒者回收

发表:2001-10-19 05: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位于市区的某医院,每天深夜竟有包括用过的针管在内的大量医疗废弃垃圾流失!”本报记者经过三个深夜的守候采访,证实了一位忧心忡忡的市民的热线电话。

记者深夜守候采访观察发现,每天0∶30过后,数十桶废弃医用垃圾会从这家医院推出,赶来的拾荒者把其中用过的针管、皮管、手套和部分药品一拣而空;另一些收药人从拾荒者手里以大约1元的价格回收这些“针管”。

近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医院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必须严格管理。他说,市民对本市医疗机构的安全可以放心,因为各医疗单位必须向正规的、有许可证的医疗器械生产单位购买一次性医疗器械,在源头上把关非常严格。(记者 王高翔)

12月18日11时左右,一位姓潘的小姐给本报打来电话,话语急促而沉重:“每天半夜12时以后,某医院就会从边门推出十几个、二十几个垃圾桶。垃圾桶里装的主要是果皮、塑料袋等生活垃圾,但是,其中也夹杂着大量使用过的一次性针筒、注射皮管……接着,拣垃圾的人就会赶过来,像掘宝一样,将这些医疗垃圾拣走。上周五晚上我路过那里时,看见有些针筒里还残留着黑红色的血迹,我都不忍再多看一眼……”

深夜守候,老伯道内情为证实读者投诉电话的内容,18日当晚11:40,记者根据潘小姐提供的地址,守在该医院边门附近。

0:30过后,没见任何动静。会不会搞错了?于是,记者来到医院边门前,透过门缝向里一看,果然,紧挨着铁门和围墙,七八个垃圾桶已一字排开,个个都是1米多高,黑呼呼的。

记者又到一旁守候。

1个小时过去了,又1个小时过去了,其间,还见到一个拣垃圾的,他挑着两个箩筐,在铁门边驻足片刻后不情愿地离去。铁门还是没有打开。

读者投诉是否属实附近不远处有个昼夜停车场,看车老伯正来回踱着步子,记者于是上前询问。

“哦,垃圾桶呀,有的有的,好长时间了。以前,医院的人很早就把垃圾桶推了出来,结果拣垃圾的人总把垃圾桶翻得乱七八糟,满地都是脏东西。居民提意见,于是医院就将时间推后到半夜了。”老伯说他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他们都拣些什么呢?”

“针筒、皮管、手套、药……”

由于老伯说这天可能是因为垃圾不多,不会推出来了,记者决定第二天再来。

拾荒者乐售医疗垃圾19日下午3:00,根据潘小姐的线索,记者来到与医院相隔两条马路的一个自行车棚处--这里是附近拾荒者的“大本营”。

记者上前与一个正在整理“战果”的拾荒者搭讪:“这些垃圾卖吗?”

“卖呀。我这里塑料桶、煤气灶、书、杂志、药品都有,你看中什么了?”

“还有药呀?”

“有!还有针筒。”

“针筒?干净吗?”

“垃圾,怎么会干净?”

正说着,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在一旁停好车,凑了过来。拾荒者立马迎上前去,把记者扔在一边。那骑车人一边用狐疑的目光打量记者,一边小声地与拾荒者嘀咕。过了一支烟的功夫,拾荒者从垃圾袋里掏出一包东西,递给骑车人,骑车人点了点钞票,递给拾荒者。

等骑车人走后,拾荒者对记者说:“那是我的老客户,买药的。他还以为你是来和他抢货的呢。”

“药卖什么价钱?”

“过期的一律2角钱,不过期的,价格不一样,最贵一次卖了30多元。”

“那么,针筒呢?”

“他的开价是8角钱。如果你要的话,我得卖1元。”

拾荒者说,针筒是从医院附近拣来的,至于具体地点,他不肯透露。记者与他约定,两天后再找他。

拾荒者风雨无阻19日晚11:45,记者再次来到该医院边门处观察。

20日凌晨1:10,“吱”的一声,铁门终于开了,走出一男子,戴着手套,他将20多个垃圾桶一个一个推出来,放在路边。

记者走到跟前,随便打开一只垃圾袋,只见里面不仅装着废纸、果皮,还有针管、药盒、手术手套等医疗垃圾。记者拣起一只手术手套和一支针管,两样东西都没有破损之处,不过,手套上污渍斑斑,针管内还残留着某种液体。

这时,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3:50,街那头一个拾荒者披着雨披,骑着一辆三轮车,慢慢地向这边骑。当他看到这边的垃圾桶已经推出来时,速度立刻加快了。

这拾荒者长着大胡子,他麻利地打开垃圾袋,戴着手套的手在里边翻弄来、翻弄去,专拣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管等医疗器械。

记者凑上去问:“这些你也要呀?”“这些,值钱得很!”他头也顾不得抬。

他这天的“运气很不好--过了没10分钟时间,一辆装垃圾的卡车开了过来,车上走下三四位工人,对拾荒者喝道:“说你,怎么没记性哪!”拾荒者被赶走了。垃圾混在一起,统统被倒进卡车。从垃圾桶推出来到垃圾车到达,期间有近4个小时的“空档”。

医疗垃圾有买家22日下午4:00,记者再次来到拾荒者“大本营”。那位拾荒者认出了记者。“你看看,昨天我们拣了这么多针管,你要不要?”说着,他打开一个蛇皮口袋,倒出一堆针管、一次性注射器,粗略一数,就有20多支。

“还有药,这个卖5角钱,这个要10元钱。”他指的是一种消炎药和一种维生素保健品。

说话间,上次那位收药者恰巧又来了。他觉得记者正在打这些针管的主意,便对拾荒者说:“这次的我都要了,从今往后,针管每支给你1元钱。”

“你要这么多,用得了吗?”记者故意问。

“那你别管了。虽然正规医院不好用,但我有我的买主,你卖不掉,今后就别来了。”他显然把记者当成了“竞争对手”,很是反感。

据拾荒者称,他们共有十几个人,每个人每天都能拣到这些医疗垃圾,定期来找他们收购的,有三四拨人之多。本报记者 王高翔

主管部门说法;本市市民尽可放心

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医院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必须严格管理,决不允许流入民间,确保不对社会产生危害。

据介绍,根据卫生部及市卫生局有关规定,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必须由医院负责毁型后,集中消毒、存放、管理。市卫生局有关定点单位负责集中回收,集中销毁。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要严格分类,确保不流失。

市卫生局前段时间曾对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处理情况作了普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做得很好,但也发现极少数违规单位。卫生局将对其采取措施。

他说,市民对本市医疗机构完全可以放心,因为各医疗单位必须向正规的、有许可证的医疗器械生产单位购买一次性医疗器械,在源头上把关非常严格。

编后提醒

记者所采访的这家医院由于从垃圾桶推出来到垃圾车到达有近4个小时的“空档”,才导致拾荒者的乘虚而入。如果能在这一环节上加以控制,使用过的一次性针管等医疗垃圾也许就不会这样轻易地流失出去。

医疗垃圾一旦流失出去,其危害将十分严重。所以,相关单位应增强责任心,采用各种方式严格控制医疗垃圾的流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