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1-08-15 06:14:00作者:
日前,武汉市在打击“黑心”棉花行动,令人惊奇的发现,端掉5家棉毡、棉被制假窝点中3个窝点的老板竟是曾被查处过的“老熟人”。
位于江汉区复兴三村的这3个窝点曾在去年底被市质监执法人员查处过,数条生产线及大量低劣棉絮、花被、地毯被当场查扣,窝点里唯一的“真货”是3张工商执照。可查处没多久,3家制假窝点又在原地重操旧业。
在检查中,一个制假窝点的小工介绍,他们的温州老板办了工商证照,虽然被查过几次,但总能照常生产。
本月3日,制口工商分局在古田四路查获两个假劣苕粉丝生产窝点,制假现场脏乱不堪,根本不具备生产卫生条件,但制假者竟拿出卫生许可证。据了解,制假者为办证花了近2000元,办证人员还前来考察过生产环境。
据了解,在全市“打假”联合行动中,执法人员已屡次发现一些制假窝点证照齐全,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竟成了制假窝点的“护身符”。
根据调查发现,“利”字当头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些部门为了完成“发展个私经济”的任务,注重数量上的增长,而忽视了质量上的管理;还有一些部门为了多收费,发证不严格把关,甚至只发证,不管理。
武汉市每年查处制假案件上千起,但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却很少。有关人士坦言,打假时,查到自己部门的证照,因为交了钱,主要以“整改”为主,“罚款”为辅;查到其他部门的证照,按照“谁办照、谁管理”的原则,又无法“越权”处置,只能一罚了之。
于是乎,制假者瞄准这一空当纷纷寻造“护身符”:先办照,后开店,先合法后非法,一旦东窗事发,便拿出合法证照当“挡箭牌”。
8月13日,江汉区工商分局在汉口王家墩机场一仓库内查处一苕粉生产窝点,制假者河南籍妇女张明娥大呼冤枉。她拿出一张罚款通知书称:“上次检查时我交了500元罚款,又不偷又不抢,你们怎么不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