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歌载舞

作者:刘洪波 发表:2001-08-06 07: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春节长假一放,人完全歇下来了,就看了不少晚会。晚会,自然要载歌载舞,平时就一直当着“主打明星”的,当然个个都在场上,就是一年上不了一次娱乐新闻的老人或新人,也“闪亮登场”了哩,只有毛宁还在养他的刀伤,没人去热炒,正好静静恢复。

这是没有“娱记”,没有是非,没有娱乐新闻,而只有“闪亮登场”的时节。本来,明星没有绯闻,没有事端,简直就意味着死亡呀。如果把这状态延续下去,想起明星来,人们的印象定然就只剩下“载歌载舞”,虽然那样其彻头彻尾的欢乐到底所为何来会有一些问题,但总还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嘛。社会要祥和,人就得欢乐而且单纯,以“载歌载舞”的形象出现,于“装点此河山”都有功劳的。

君不见“少数民族”乎,每一次在电影电视上出现,总是载歌载舞的,而且必定要穿上民族服装,于是大家一致的看法,就是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又因为能歌善舞加上经常载着这“能”和“善”,也就显示出团结加幸福的局面了。

我在甘肃呆过几年,那里聚居着十几个少数民族。去那里之前,我想象这下子可以常常看到载歌载舞的场面了,然而真到了那里,也只是在电视上见到一些“晚会”罢了。我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作过短暂的逗留,或者正巧没有碰上节日吧,便是电视上也未见到少数民族的歌舞。我想,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不很好的地方,生活是有些艰难的,“老少边穷”,日常情形之下也不可能有功夫和心情来“载歌载舞”,至于能不能歌、善不善舞,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乡下人扭秧歌、划龙舟、闹社火、舞龙灯、唱俚曲,城里人唱卡拉OK、进舞厅跳这舞那舞,不也是“能歌善舞”吗,但我们自己没有这样想过,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到底处在什么位置。

生活的隔膜和少数民族每次出场时都在为体现“团结幸福”而载歌载舞,在我们脑子里植入了关于他们能歌能舞且载歌载舞的模样,而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老少边穷”状态只有在我们考虑“扶贫”问题时才会显现出来。

人的大脑其实是易于被植入某些东西的。我设想,假如让一个西方旅游者专门只看我们的节日,他一定要感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丰富而悠闲,走到哪里都在吃大鱼大肉,吃完了大鱼大肉再放鞭炮,看社戏,舞龙灯,不仅有世外桃源相,而且还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人气人情充足旺盛,正如长期观看好莱坞电影后,印象中美国人都住着花园洋楼,一切安好,剩下的事情就是男女见面三个钟就开始亲嘴上床一般。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父辈们苦苦干活却吃不饱米饭的村子里,但老是听到别的地方艰苦奋斗以后生活很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从来没有感到那是虚假的宣传,反而感到“人民公社”等自己长大以后肯定会通向共产主义。人的脑子被植入任何一种东西,仿佛只要一次次数的重复就行了,正如少数民族一次次载着歌舞而来,让大家感到他们全生活在歌舞之中。

曾经看过一本小说,一个大人物为“便于工作”,让一个小人物充当“反面教材”,去偷公家的红薯然后被当着众人捉住,协议事成后奖励若干。这个小人物虽非梁上君子,然而由此在众人眼中自然就成了偷儿,悲苦一生。把某一种想法、观念、意识植入人的大脑,有时简单得只是一次小双簧而已。

一个所有人戴着同样面具的环境,在外人看来那一定被认为是很一致的,而且要求戴面具的人也不免满意于这种服从,戴着面具的人心里却很清楚自己只是不得不完成一次表演。然而演着演着就演真了,进戏以后出不来,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从被迫变为自觉的过程,无疑是要求人们戴面具的人最感欣慰的。

这些话,离载歌载舞已经太远,到此为止吧。

2001.1.28
思想评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