暱稱:
*
已有
2
條評論,共
0
人參與
(看不見請點擊“驗證碼”刷新)
請輸入上面看到的數字: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限350字。
排序
先發表在前
後發表在前
最多頂在前
最多討論在前
每頁5個討論串
每頁10個討論串
每頁15個討論串
看全部
分頁:
看中国网友
1樓
主要是, 即使目前經濟上有些困境,不過貨幣對內放水對外貶值都還有節制, 基本上臺灣體量太小不可能足以自固, 但也就是隨著國際大勢而行, 不特別掉隊, 而央行不帶頭特意操作搬弄, 名義上零外債也減輕整個經濟體來說的某些收支壓力; 新臺幣雖不算硬, 但目前也不至於嚴重動蕩貶值, 另外貴金屬或外幣也可相當自由交易(雖然實際上也非完全自由兌換, 但一般人或公司不易觸限), 也使一般人持有不生息資產卻仍有信心底限, 就算負利, 總比虧的好; 不過目前的經濟狀況是世界等級的冷淡, 臺灣也沒啥本錢獨善, 恐怕未來臺人不見得還是此行為
2016年05月22日 20:54
3
頂
回覆
舉報
1226958
608439
01/
3
1463921658000
1
看中国网友
2樓
臺灣經濟體量小, 政治也處夾縫, 國際風吹草動都令人不安, 但貨幣對內放水/對外匯控還算節制, 持有現金的長貶風險有限; 貴金屬與國際硬通貨其實名義上仍未完全自由交換, 但也幾無限制容易兌得, 也因此, 若無特殊原因或臺灣內部外部大變故, 一般人也不急換在手; 而一般生活, 雖有各種問題, 但壓力也其實不算大, 也就讓錢還存得起來; 至於房產或各類投資管道, 已漸成型為正常資金流動與運轉, 越來越不會反成錢坑, 但也難有大得, 玩與不玩都隨人自由; 綜合以上原因, 所以就會有這種現象
2016年05月24日 09:55
3
頂
回覆
舉報
1227155
608439
02/
3
1464054906000
1
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