暱稱:
*
已有
3
條評論,共
0
人參與
(看不見請點擊“驗證碼”刷新)
請輸入上面看到的數字: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限350字。
排序
先發表在前
後發表在前
最多頂在前
最多討論在前
每頁5個討論串
每頁10個討論串
每頁15個討論串
看全部
分頁:
立此存照
1樓
其实真正的看了历史上的很多故事,从神传文化的角度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贤人、圣人们遵循的不是“情”而是“道”,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遇到非君非父的情况时,那些先贤古圣却仍能遵循为人子为人臣的道而毫无怨恨之心,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对方当回事,所以才不会对对方有什么反应,换而言之,他并不是对那个人有什么想法,他只是对那个身份应该怎么做有所遵守,某种成度上就是对对方的一切表现的无视而只做自己这个身份该做的事,并不存在情的因素,而只有道。某种成度上,就象工作一样,就象工作的岗位一样,完成岗位职责,至于领导是谁完全不放在心上,这样才不受对方的干扰。这是我的理解。说白了就是我行我素的另外一种表现,所以舜遇到那样的父亲还是没感觉,这根本就没把对方当同类看,其实所谓圣贤大都如此,当然了,换种说法叫做思想境界相差太大,其实说白了就是不把对方当同类了,所以对对方的言谈举止根本就没什么反应,而做自己认为对的,就是这么回事。
2011年07月01日 21:36
21
頂
回覆
舉報
493513
410682
01/
21
1309527381000
1
立此存照
2樓
说白了,理清关系,就没有情的因素,而成了岗位职责书了,圣贤演义的就是那个岗位的职责,至于所谓的上下级关系等情的因素根本就不予考虑,根本就不受影响。对自己负责的那一块负责,这是首先的也是绝对的,而对于自己不能负责的,那只能是劝善。他听不听还真作不了主。而这就要求自己有强大的内心,其实就是心法。我是这么认为的。
2011年07月01日 21:53
20
頂
回覆
舉報
493521
410682
02/
20
1309528417000
1
千载雪
3樓
楼上说得的确很对。
2011年07月04日 19:18
22
頂
回覆
舉報
495229
410682
03/
22
1309778308000
1
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