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加拿大聯邦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左)和自由黨領袖卡尼(Mark Carney)(右)在聯邦大選各黨黨領辯論上。(Christopher Katsarov/POOL/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綜合報導)4月28日,加拿大將舉行聯邦大選,屆時將選出新的總理和執政黨。選民將從自由黨、保守黨、新民主黨、魁人政團、綠黨及人民黨六大政黨中做出抉擇。從民調來看,此次選舉大概率是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的競爭。自媒體大V、時評人公子沈近日在自媒體節目中,以加拿大公民的視角,剖析選舉中的熱點議題,特別是中(共)國被定位為「加拿大最大外部威脅」的爭議性論述,以及中共(CCP)跨國鎮壓與外國干預對選舉及華人社群的影響。他指出,這場選舉不僅關乎國內政策,更折射出新冷戰時代下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局。
自由黨與保守黨的對華立場
自由黨領袖卡尼(Mark Carney)在4月17日英語辯論中明確將中(共)國視為「加拿大最大安全威脅」,指責其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在臺海及南海的軍事擴張,以及對加拿大政治的滲透。公子沈分析,這是卡尼對主流民意的回應,旨在澄清其過去因擔任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主席期間與中國的商業聯繫(包括2024年從中國國有銀行獲得2.76億美元貸款)所引發的「親中」質疑。自由黨承諾增聘1000名皇家騎警(RCMP)以強化安全,但未回應《外國代理人註冊法》(C-70法案)延遲實施的爭議。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則將對華強硬政策寫入黨綱,承諾停止與中國的軍事合作、禁止中國政府關聯實體參與敏感技術領域,並主張在經濟改革前將中國逐出世貿組織。保守黨強調加速實施C-70法案,增加RCMP資源,將國家安全、洗黑錢與外國干預視為相互關聯的威脅,與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高度一致。公子瀋認為,這反映了加拿大作為美國盟友在地緣政治中「選邊站」的現實。
中共跨國鎮壓與選舉干預
4月21日,加拿大選舉安全與情報威脅(SITE)工作組披露,保守黨候選人鄭敬基(Joe Tay)成為中共跨國鎮壓行動的目標。鄭敬基在多倫多當谷北(Don Valley North)選區競選,因堅定支持香港民主,去年12月被香港警方列入逮捕令,懸賞100萬港幣(約18.5萬加元)。SITE報告顯示,中共通過臉書、微信、TikTok、抖音及小紅書等平臺,針對鄭敬基進行有組織的抹黑與信息操控,涉及模擬通緝令海報的快速傳播及搜索關鍵詞的故意壓制,使其正面信息被掩蓋。報告確認,一個參與行動的臉書帳戶與中共當局及香港親共實體有關聯。
SITE指出,這類跨國鎮壓並非單一行為,而是多重行動的累積,旨在抹黑候選人、壓制異議並操縱選民信息。雖然該行動自去年12月後活躍度下降,但選舉期間再度加劇。SITE強調,這不影響選舉整體公正性,但選民需保持警惕。2021年人口普查顯示,當谷北選區有11.3萬人,其中26,760人以中文為母語,華人選民比例顯著。
此前,自由黨前候選人蔣振宇(Paul Chiang)因1月在中文媒體上唆使民眾向中國領館舉報鄭敬基以領取賞金,引發軒然大波。蔣振宇最終在輿論壓力及RCMP調查下退選,其繼任者源植勉(Peter Yuen)則被曝與中共統戰部關係密切,曾於2015年參加北京閱兵及2016年在安省議會向中共國旗敬禮,進一步加劇爭議。
SITE還警告,中共通過微信帳戶「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發動宣傳攻勢,試圖影響華裔選民對卡尼的看法。該帳戶與中共中央政法委有關聯,3月10日及25日發布的文章以正面與負面敘事交錯方式,宣傳卡尼的經濟成就及親美立場,獲得1至3百萬瀏覽量,顯示出高度協調的不真實放大行為。
其它政黨的對外干預政綱
新民主黨(NDP)強烈支持C-70法案,批評自由黨延遲實施,承諾保護僑民社群、改善機構協調及應對虛假信息。魁人政團支持《外國代理人註冊法》,主張設立金融犯罪署及加強反貪腐法律,但對聯邦干涉省級事務持謹慎態度。綠黨支持C-70法案,提議設立網路防禦局及強化選舉安全,強調公民自由。人民黨未提及C-70法案,將移民與多元文化政策視為外國干預漏洞,提議暫停移民,立場獨特。
加拿大外國代理人註冊法聯盟發言人馮玉蘭表示,各政黨對專制政權威脅的意識提高,但C-70法案的拖延令人失望。人權聯盟發言人莎拉.泰希強調,跨境鎮壓在加拿大真實存在,專制政權對個人進行騷擾與脅迫,亟需全面保護策略。
公子沈:「新冷戰」下的外國干預挑戰
公子沈將當前局勢形容為「新冷戰」,強調東西陣營對立加劇。加拿大作為美國的經濟依賴方,無法在中美間保持中立。加拿大外國干涉委員會及加拿大安情局(CSIS)認定,中共是首要外國干預威脅,針對海外僑民、宗教少數民族、異見人士及人權活動家。2019年,當谷北選區自由黨候選人董晗鵬(Han Dong)因與中國領館過密聯繫被曝光,退出自由黨並提起訴訟,顯示干預問題的長期性。
公子沈指出,保守黨的對華政策順應主流民意,批評自由黨過去在處理蔣振宇事件時試圖袒護,顯示其在國家與黨派利益間搖擺。SITE報告顯示,中共可能利用AI工具進行「駭客洩密」操作,影響選舉結果,凸顯保護選舉的緊迫性。
海外華人的挑戰與誤區
公子沈關注華人社群在大選中的角色,指出許多中國移民因受中共宣傳影響,難以適應自由民主價值觀,入籍後仍自認「中國人」,對加國對華政策誤解為「反華」或「種族歧視」。他以鄭敬基事件為例,強調中共的跨國鎮壓旨在打擊批評者,而非針對華人整體,但部分華人反對《外國代理人註冊法》,強化了「中共代理人」的刻板印象。
他舉例,一名印度裔保守黨候選人因支持印度政府言論被取消資格,顯示加拿大對任何「勾結外國勢力」的行為零容忍。公子沈呼籲華人反思,而非指責主流社會「針對華人」。他批評「和平統一促進會」等組織,要求臺灣人「做中國人」卻放棄中國國籍,行為虛偽,損害華人形象。
華人社群的自我定位
公子沈強調,華人若想融入主流社會,必須擁抱自由民主價值觀,與中共切割。他以自己為例,通過獨立思考擺脫宣傳影響,致力維護加國利益。他質問,為何華裔議員如趙錦榮(Kenny Chiu)未被懷疑「通共」,而某些人屢被調查?答案在於與外國政府的過密聯繫及對加拿大利益的漠視。他敦促華人參與公共事務,摒棄政治冷感,以行動證明對自由民主的認同。
公子沈對六大政黨政策進行對比:自由黨注重福利與多邊主義,承諾降稅至14%並推動政府經營的住房;保守黨主張小政府與減稅(降至12.75%),對130萬以下新房免GST,外交親美反共;新民主黨聚焦人權;魁人政團強調透明度;綠黨重視公民自由;人民黨反移民立場獨特。
他強調,選民應基於加拿大公民身份理性投票,而非受意識形態束縛。若華人因「親中」情緒拒絕投票,終將被邊緣化,無法改變西方對華挑戰的策略。他幽默表示,這些「愛國粉紅」若支持中共,可能連綠黨都投不了,只能接受「資本主義鐵拳」的教訓。
公子沈的評論揭示了選舉中的地緣政治張力與外國干預挑戰,為華人社群敲響警鐘。在新冷戰格局下,華人必須明確作為加拿大公民的責任,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擁抱自由民主價值觀。唯有如此,華人才能贏得主流社會尊重,避免被誤解為「外國代理人」,為自身與後代奠定未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