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2》截圖(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哪吒2》的票房如今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在剛剛過去的節後第一個常規週六,《哪吒2》取得了7.9億的票房,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它在春節檔的單日票房,而《哪吒2》的總票房也在這一天突破112億元。
最新的消息是,截至2月18日上午,《哪吒2》總票房已超過121億元,躋身世界影史「十大票房電影」之一,而衝擊全球動畫票房頭把交椅,成為「榜一大哥」也只是時間問題。
很難想像這是正常的市場觀影能帶來的數字。這恐怖的票房背後,是從官方到民間「共襄盛舉」的結果。
「共襄盛舉」不僅體現在瘋狂攀升的票房數字上,還體現在「同仇敵愾」的輿論場上。
01
首先,《哪吒2》正在變得不容批評。
至少在春節期間,對《哪吒2》的質疑和批評沒有任何問題,反駁者也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觀點就事論事來反駁。
但是最近幾天,很多批評《哪吒2》的文章受到的反駁與內容無關,與「大局」有關。
被圍攻的影評人子戈在豆瓣上稱,有人罵他:批評可以,但要有眼力見,等該破的記錄破了再批也不遲。非趕在緊要關頭批,這就是不識時務,要壞大事。
子戈的讀者相對來說還算理性,至少沒把「屁股歪」「破壞團結」「遞刀子」這些帽子扣在作者身上。
在很多人眼裡,《哪吒2》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還承載了為國爭光的重任。他們在《哪吒2》身上找到了許海峰射落奧運首金的自豪感,怎能容他人潑冷水?
文章被罵尚且罷了,最奇葩的是還有城市被罵,只是因為沒有貢獻足夠的票房。
作家維舟撰文介紹說: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已佔據全國各省份票房冠軍,唯一尚未征服的例外就是上海。有人對此冷嘲熱諷——「上海哪裡看得上國產」、「喝咖啡是要配外國電影」。
結果連上觀新聞都不得不出面回應:
熱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本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正是基於此我們才會如此喜歡《哪吒2》,熱切期盼這部電影能走上國際影壇,對它突破百億票房記錄真心誠意地鼓與呼。然而這種樸素的情感,絕不等同於盲目自大和狹隘排外。
人們對《哪吒2》的期待顯然已經超出娛樂、文藝的範疇,走向了身份政治。這不是一部動畫片所能承受之重。
我現在有點兒擔心導演餃子,這要是未來有個「行差踏錯」,恐怕要被為他「貢獻票房」的觀眾生吞活剝。
02
除了這樣的「人民內部矛盾」,網友們還發現好萊塢也向《哪吒2》下「黑手」,比如不給《哪吒2》排片。
有文章作者控訴:
西方市場以與電影《美國隊長4》簽署放映協議為由,就是不安排哪吒場次,截至目前,北美9000多家影院,只有300多家上映哪吒;而歐洲多數國家也非常抗拒,多數沒有開放,開放的全國往往也只有個位數影院上映。
在這個作者看來,面對這樣一部即將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第一的歷史性傑作,美國電影院損人不利己,目的就是為了阻止《哪吒2》的文化輸出。
這篇文章的觀點迎來了無數支持,甚至還被胡錫進的公眾號轉載。但我只能說,作者真的不懂好萊塢。
首先,在外國觀眾眼裡,《哪吒2》恐怕未必是「歷史性傑作」。這就像去年在北美市場大賣特賣的《魔法壞女巫》,在中國市場連點兒水花都沒有。
中國觀眾既不瞭解美國人的最愛《綠野仙蹤》,對歌舞片這個形式也興趣缺缺。換位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就認為《哪吒2》一定可以征服美國觀眾呢?
而且《哪吒2》在北美市場共有660家影院排片(不是文章所說的300間),已經打破近20年華語片開畫排片記錄,上一個能夠如此規模排片的華語片還是《臥虎藏龍》。
如果說遇冷,那應該是華語電影在北美院線始終遇冷。除了功夫片,華語電影在北美市場上的受眾,基本上就是華人。所以就是受眾決定了排片。
當年《臥虎藏龍》能夠大規模排片,還得益於它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換句話說,《臥虎藏龍》出圈了。
而這一次《哪吒2》能收穫同等待遇,正是因為它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冠軍。這讓美國院線決定冒險試一試。
說白了,這樣的排片屬於市場對於影片質量的理性選擇,大規模上映意味著成本,《哪吒2》首先需要證明自己的票房號召力。
但很多人認為美國院線的排片不是基於市場,而是基於政治。有人甚至炮製出「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電影《哪吒2》」的傳聞。
有關說法稱:
2月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緊急行政令,宣布將中國動畫電影《哪吒2:魔童鬧海》列入實體清單,禁止該片在美國境內發行、放映及流媒體傳播。這是繼TikTok、華為之後美國政府首次對文化娛樂產品實施全面禁令。
公眾號「澎湃明察」經過一番調查認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該電影在美國上映被阻攔。相關電影於2月14日前後在美國、加拿大等地正式上映。
《哪吒2》並沒有像很多中國網民認為的那樣讓美國如臨大敵。旅美影評人周黎明就說:「美國無論是專業媒體還是大眾媒體,表現得都非常平靜。既沒有瞠目結舌,也沒展現出酸溜溜的醋意。直白說,就是壓根不關心。」
不出所料,「屁股坐歪了」的周黎明遭遇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03
就在這真真假假的傳言裡,網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很多人開始在網上呼籲抵制漫威的《美國隊長4》。
甚至有的電影院也吃起了「愛國飯」,宣布只播放《哪吒2》,不播放《美國隊長4》。
很多網友還引用哪吒的台詞表決心:「我(的票房)死不死無所謂,我要美國隊長(的票房)死。」不是,你們問過哪吒的意見嗎?
還有網友找到了抵制《美國隊長4》的堅實理由:這部電影和涉嫌辱華的日本動漫《我的英雄學院》搞聯動,是可忍孰不可忍!
《美國隊長4》就這樣「躺槍」成了靶子,怪只怪它選錯了上映檔期。在《哪吒2》票房沖頂的關鍵時刻,它竟敢來搶排片。
說實話,這部被譽為「美國《749局》」的大爛片,真對《哪吒2》構不成威脅,網民們有點兒小題大做了。
但是無所謂,對於網民來說,只要能夠營造出內憂外患的氣氛,促進《哪吒2》票房上漲就夠了。
然而這終究是在自欺欺人。
為什麼那麼多人在意《哪吒2》在北美市場的排片?因為他們知道如今的票房奇蹟是中國這個單一市場支撐起來的。
早在春節檔剛過,《哪吒2》就已經是單一市場影史票房冠軍,但在影史票房榜上,《哪吒2》的前面還有幾十部好萊塢電影。好萊塢電影從來都是在全球收割票房。
這就讓《哪吒2》的票房看起來是在「圈地自嗨」,所以網民們執著於北美票房的排片,其實還是希望得到世界的認可。
就這樣,網民們陷入了既排斥外國電影競爭,又渴望外國觀眾認可的矛盾情緒當中。
至於「打破好萊塢票房壟斷」云云,首先要知道這「票房壟斷」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並非基於一場由意識形態激發的運動。
如果以非市場化的方式構建起來的票房奇蹟,最終傷害的只是那些與《哪吒2》競爭的國產電影。它們本來可以得到的票房卻被用來三刷四刷甚至五刷《哪吒2》去了。
執著於《哪吒2》票房登頂,和當年執著於奧運金牌沒什麼區別,只是證明了40年過去,很多人在認知和心態上沒有任何變化。
如同作家維舟所言:「那道近代以來刻下的內心創傷仍未癒合:自卑和自傲一體兩面,我們太渴望擁抱那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符號,因為那是‘我們’的。」
然而,即便「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最終掀翻了玉虛宮的壟斷,這一切又跟陳塘關的百姓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