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中國農業銀行分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新年前後,中國山西和廣東等地銀行調整了存定利率,出現了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的「倒掛」現象。這引發了公眾對於地方銀行資金不足的擔憂。專家指出,定存利率倒掛實屬罕見,這可能與部分地方銀行急需短期資金周轉有關。
多家銀行定存利率出現「倒掛」現象
據第一財經統計,近期,懷仁農商行、朔州農商行、陵川縣聯社、瑞穗銀行等多家中小銀行公布了新的定存利率。其中,一年期、兩年期存款利率都出現持平或倒掛現象。
從1月22日起,朔州農商行調整了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利率上調至1.75%,高於兩年期的1.45%;三年期利率上調至2.15%,高於五年期的1.9%,利率出現了倒掛。
懷仁農商行也在同日調整存款利率,調整後一年期、兩年期定存利率分別為1.75%、1.45%;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別為2.15%、1.9%,與朔州農商行一樣出現利率倒掛現象。
2月1日,廣東南澳農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將調整存款利率。調整後,該行一年期、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為1.6%,出現持平。
網友對此議論紛紛,「存2年不如存1年」等標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有網友表示:「這是經濟衰退信號啊,參考美國經驗,利率倒掛後1-2年經濟衰退概率超80%,得提前備好糧草,寒冬要來了」、「利率倒掛說明又要降息了,而且不止一次,趕快鎖定5年期」。
此外,有博主分析了此次銀行的不尋常操作背後存在的隱憂。
博主「曾老師聊金融」指出:「銀行經理們私下也坦白,明年經濟要是繼續躺平,我們連1.75%都給不起了。當年存錢像選女婿要看長期,如今時間越短待遇越好。這哪是利率倒掛?分明是銀行在玩飢餓遊戲。反正2年後你錢到期的時候,可能連銀行行長都跑路了,去送外賣去了。」
博主「銀行小劉哥」說:「你的錢該放在哪兒?存銀行可能被埋,買理財可能爆雷,藏床底下又怕貶值,你是繼續存銀行呢?還是連夜取現金?你光看熱鬧這事兒,搞不好明天就砸到你的頭上。」
利率倒掛反映地方銀行資金流不足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分析,利率倒掛的情況一般是國債買賣,而定存利率倒掛屬罕見,這可能與中國部分地方銀行急需短期資金周轉有關。
王國臣說:「存款利率倒掛倒是中國特色了。為什麼這樣操作?當然就是銀行不希望吸收過長的定存,這會增加它要付息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因為銀行需要大量的流動性,如果手邊沒有現金就被擠兌了。所以它會希望吸收大量的短期存款,而不希望持有太長期的大量定存。」
他分析,去年中共出台措施協助地方政府化解隱形債,這已減輕地方銀行部分的壓力。使用利率倒掛方式吸金的銀行出現在山西和廣東,這些地方曾發生過房地產企業爆雷和銀行擠兌的情況。他認為,這些銀行的舉動與房地產債務問題有關。
王國臣認為:「利率倒掛有點難看,絕對是中央的意思。這一件事你可以很清楚看到銀行的自救,可是另外一方面,中央又不斷的增加新的任務,比如說房地產要去救,2020年到現在的疫情紓困貸款也還沒有叫民眾去還款,後面還有要去補充置換債,這些全部都要地方的銀行去攤。他們(銀行)錢當然不夠用,但流動性緊縮就被擠兌,所以他們就擺盪在業績和上頭的命令之間。」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分析指出,採取利率倒掛的做法除了反映地方銀行的資金流不足外,也突顯中國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存在的多種問題。
謝田說:「首先是中國經濟現在就是在衰退之中,這種時候因為企業盈利不佳,企業倒閉,導致銀行的壞賬增加,所以資金流出現問題。如果是大規模的這樣做,更多的銀行壞賬、呆賬增加,可能會出現全行業的危機,那個問題就很嚴重。」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曾剛指出,利率倒掛並非行業普遍現象,而是特定銀行基於自身負債結構所採取的短期策略。所有銀行都有管理息差的要求和降低負債成本的需要,但不同銀行負債結構不同,調整策略也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