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2024年9月5日於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FOCAC)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Adek Berry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非洲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近日在接受CNN記者拉里.馬多沃採訪時,因支持唐納德.川普(特朗普)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立場,讓這位資深記者大感意外。
現年67歲的卡加梅自2000年起擔任盧安達總統。他在採訪中表示,他「完全同意」川普對政府機構的大規模削減,此言論讓CNN記者頗為震驚。
上週五,78歲的川普宣布,他計畫關閉整個美國國際開發署,該機構長期以來向世界各地提供數十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
「關閉它!」川普當天早上在Truth Social上發文,並指責該機構存在嚴重的腐敗和欺詐問題。他此前還稱該機構「由激進的瘋子管理」。
在CNN的特別節目中,卡加梅談及此事時表示:「川普總統的做事方式非常規……但在很多事情上,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
對此,CNN記者馬多沃追問道,盧安達在醫療和發展方面依賴美國的部分援助,若USAID被關閉,是否會對該國造成影響。
卡加梅回應稱:「我認為,即便會受到影響,我們或許也能從中學到一些教訓。」
美國對盧安達的援助歷史
根據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記錄,美國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向盧安達提供援助。
在這一時期,美國每年平均向盧安達提供約40萬美元,主要用於衛生、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培訓。作為盧安達最大的雙邊援助國,美國過去15年在該國支持了多個農業主導的扶貧項目。
USAID官網顯示,過去十年間,盧安達的產婦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顯著下降,在75個高死亡率國家中,盧安達的年均下降率最高。
在2010年至2015年間,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干預措施幫助盧安達將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每1,000名新生兒76例降至50例,產婦死亡率則從每100,000名產婦476例降至210例。此外,盧安達的教育普及率也有所提高,小學入學率達到97%。
在川普政府抨擊聯邦援助機構之前,USAID在盧安達主要關注四大領域:醫療、經濟增長、教育以及民主治理。
川普政府對USAID的批評
川普政府一直致力於削減聯邦政府的規模,美國國際開發署成為其改革重點之一。
週日晚間,川普對記者表示:「USAID一直由一群激進的瘋子管理。我們要把他們清除。」
川普的盟友、「第一夥伴」埃隆.馬斯克以及部分共和黨議員也對USAID提出嚴厲批評,指責該機構推動自由主義議程。
雖然USAID設立的初衷是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新一屆川普政府宣布該機構「無法修復」後,決定將其關閉。
在馬斯克宣布總統批准關閉USAID後,該機構的員工於週一被告知不得進入華盛頓特區總部。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正在對聯邦政府展開審查,他稱USAID是一個「犯罪組織」。
馬斯克在X Spaces的直播中直言:「這不是有蟲子的蘋果,而是一整堆蟲子。你無法修復它,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徹底關閉它。」
USAID的歷史與全球影響
美國國際開發署成立於1961年,由時任總統約翰.肯尼迪領導,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減貧、促進經濟增長,並提升它們參與全球貿易的能力。
2023年,該機構管理的預算超過4000萬美元,擁有約10,000名員工,其中三分之二在海外工作。
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報告,2023年獲得USAID資助最多的國家包括烏克蘭、衣索比亞、約旦、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葉門、阿富汗、奈及利亞、南蘇丹和敘利亞。
自1990年代以來,USAID的最大資助領域是醫療健康,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用於全球愛滋病防治。此外,該機構還資助食品與藥品援助、民主非政府組織(NGO),以及烏克蘭、喬治亞、委內瑞拉和莫三比克等國的獨立媒體項目。
據國際媒體援助中心(CIMA)稱,美國政府是全球獨立媒體發展的最大公共捐助者,而USAID是其主要執行機構之一。
該機構還支持LGBTQ相關倡議,例如塞爾維亞的「Grupa Izadji」(意為「出櫃團體」)。
拜登政府時期,美國國際開發署由前歐巴馬政府駐聯合國大使薩曼莎.鮑爾領導。然而,隨著川普政府的回歸,該機構的網站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