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借「修志」毀滅傳統文化(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看中國2025年2月5日訊】《魔鬼在統治我們的世界》是當今世界的特徵,共產主義思想就是魔鬼意識形態,但戴上了AI的草帽上陣,悄然的迷惑並毒害著全人類,在最後的正邪大戰中助邪。因此,從歷史透析中共AI「基因」,揭露其「修志」毀滅傳統文化、「穩江山」保邪惡政權的罪行,是必須的。
中共在1949年篡政後,便開始著力編撰其「執政史」——修志。1954年中共人大一次會議上,御用文人兼投機分子郭沫若與其他幾人提出「早早動手編修地方志」的建議,遲至1958年「編修地方志」啟動,隨後停止於10年文革。1980年中共恢復「地方志編纂」。2006年,中共《地方志工作條例》法規出籠,全國省、市、縣三級,均設有地方志辦公室,負責編修所在地方志,說穿了,就是在反映「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過程中,剪除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內涵,標榜中共政績,虛構歷史成因,偽造一份中共統治下的江山圖本,使之成為「沒有中共就沒有中國」的歷史證據,習近平中國夢的惡劣背景「後印象派」畫卷。
志書於國之重,見《周禮》之語:「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繫於志」,在治國中地位顯赫。對於處於崩潰前夜的中共而言,自當奉為。
中共修志為AI制定黨文化模板(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中共多年一直在證明其執政的合法性,因此也欲修志「勘定邪惡」。不過,在十三五規劃中,加入了「加強修史修志」的習近平重要批示,推動修志,則與AI不無關係。
以中共唯物主義、無神論為基本指導,以進化論為基點的大規模編修方志「運動」目前已經為AI建立了龐大的庫存。
截至2023年6月,中共全國編纂完成省、市、縣誌書1萬多部,編修部門志、行業志、專業志、鄉鎮村志2萬多部,編纂地方綜合年鑑3萬多部,此外還有多達3208部閹割篡改了真相的綜合年鑑出版。
要知道,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官修史書《宋史》,也不過約500萬字,中共編修的一本《武漢市志》成書就高達1250萬字,而完成的1萬多部志書,總字數遠超10億字。
海量的黨文化模板,成為中共高牆內炮製「大模型」的唯一基礎。無論原創、盜版、山寨AI,都逃不出框定範圍。也都是在黨文化模板中「套殼」。
關鍵是志書的「權威性」是遠高於網路上的任何文章的。
集黨文化之大成的地方志,力圖顯示在中共黨魁習近平邪惡領導下的「文化軟實力」。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黑幫指令,導致編修方志中,摒棄、淡化、篡改神傳文化的內涵以及顯示的奇蹟。這也是標準與定位依據唯物論、無神論、進化論的必然結果。
在上述標準下,操作模式是將傳統文化踐踏否定之後並標籤化:神傳文化的精髓被列入封建糟粕菜單下,而弘揚傳統文化的幌子中,剩下的只有空殼,血腥的紅色基因洇染了山川河流,一草一木。
歷史本來刊刻在經史子集、佛道經典、乃至所有的古籍中,更不要說方志中鐵定的史實——一朝天子一朝臣,物換星移山川更迭,天災示警、輪迴報應等等。在神傳文化主線上的不同朝代有不同文化,不同的臣民,不同的服飾也都鐫刻在史誌中——無疑也是佐證中共邪惡的證據。
史實是以「動態」的史書的論證與「固態」方志的敘述形式呈現的。修志是將當下留給未來,讓後世有「資治」的依據,並留存教化指導參考,更重要的是承傳文化。
一個國家的歷史中,史與志並重,明朝楊宗氣在嘉靖《山西通志·序》中言:「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因此,中共號令「加強修史修志」,目的是反證其執政正確,作為「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黨的論據,而「偽志」所帶的反人類特色,卻已經成為中共邪惡意識形態輸出的載體。
明確的說,根本目的是霸佔意識形態領域,以便維繫政權,目前更是為AI所用。
我們再從習近平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說法來看。這本來是翻版於孟子的觀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習近平直接將江山與人民混淆,則還有另一層用意。
歷朝修志重德,中共修志重喪德(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江山就是社稷,社稷中就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等等,這也是中國神傳文化中方志展現的帶著神跡的部分,但是,中共自建政開始,以鬥爭哲學為圭皋,視萬物為敵,與宇宙為敵,與生靈為敵,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要毀滅世界與人類。從大躍進造成大面積生態危機,到肆無忌憚建造水庫電站,如三門峽水電站、河南駐馬店地區造的多個大型水庫,成為生態與生命的殺手。
無數的形象工程,重創了江山的地貌。無數的方志已經被完全篡改,如明代萬曆年間由吳守忠編纂《三峽通志》,在頗具爭議的三峽大壩興建之後,所有記載蕩然無存,甚至杳無蹤跡。
中共最大規模從根本上塗改古代方志的「運動」,莫過於文革,不但摧毀傳統文化,還導致方志記載的大量名山勝景、古蹟廟宇碑刻等歷史的見證毀滅殆盡,即便是「重建」也早已失去深層內涵。
江澤民賣國,導致疆域損失(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更嚴重的是,中共自1949年開始出賣國土,到江澤民出賣的相當於100個臺灣的國土,已經導致中國國土面積銳減為960萬平方公里,《大清一統志》顯示的清朝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其中的340萬平方公里已無方志可言。
顯而易見,當代中國人面對被中共打爛的江山,已經不是神州的原貌,不但殘缺,換上的「新顏」,也完全失去了神跡之靈性。
所以,習近平江山就是人民的邏輯用意就是:人民面對的瘡痍滿目的江山,是人民自己咎由自取的果報。
「志者,記也」以此看來,以說明文為主要方式,記敘江山的方志,就成為中共維持政權中的一項基礎工程。
我們轉向歷史的眼光來看:
《周禮》稱,「誦訓,掌道方志,以昭觀事」,足見方志的重要性及其地位,而地方志則是「一方之全史」。
中國古代的方志,有「志、傳、圖、表、記、錄」等多種形式,有真實性、區域性、時限性、語言規範等嚴格要求,唯「秉筆直書」絕不帶有個人觀點。從其誕生那一天開始,編修者均能秉承神的意志也就是「天意」,遵循天道,並以道德標準衡量一切,彰顯方志的教化功能,突出道德規範、人文禮儀、乃至三綱五常的遵循範例,體現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方志鼻祖」《越絕書》、《華陽國誌》等志書無不蘊含神傳神跡。
以此看來,古代方志,斷然不是以觀點述政黨「功績」的宣傳品。
修志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是「掌四方之志」千乘之國霸主領地劃分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禹貢》和《山海關》問世,但中國官修方志的最早記載是劉秀。
史稱「光武中興」的光武帝劉秀率先而為,帶有個人目的,是為彰顯「人傑地靈」,恢弘他自己誕生之地的殊勝,因此才詔令南陽撰寫《南陽風俗傳》,希冀萬古流芳。
說形象些,歷朝歷代的「天子」、統治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民俗風物、顯現或敬仰神跡的基礎上,包裝自己的「江山」,是基於將帶有天人合一的信念存檔的大動機——奉天承運的寫實。
劉秀的始創,賦予了方志雛形以及特色定位。雖然在此後演進中,歷朝歷代,側重點不同,範例有小差異,如隋朝朝廷頒令編纂圖經,內容涵蓋建置沿革、地名由來、山河走向,這一做法如同中國文字詞彙的「約定俗成」,也就延續下來,成為方志的一大內容。
到了元代;:忽必烈下令創修《大元大一統志》,開創了一統志編修的先河,但因循的還是隋朝體例。
實際上,古代方志為自上而下的主政者施政提供指導和依據,明代確立「以官文書為據」就進一步拔高了方志的地位。
明清以後,修志步入常態化,制度化,特別是清代,方志編修進入全盛時期,數量激增,質量更好,體例更加完善,更倚重清王朝豐功偉績的頌揚,體現在《大清一統志》的編撰成果中,就可見,那是具有劃時代的「康乾盛世」修志。
康熙大帝為將方志編撰躍上一個新台階,或說上升到一個新的維度,康熙曾將賈漢復主修的《河南通志》頒行全國,作為統一的格式。而康熙大帝「崇儒重道」等基本思想也成為當時方志修撰的精神指導,「康熙思想」直接反映在修志的研究成果中,成為學術上有極大貢獻的源流。
中共統一思想,毀滅人類(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轉眼清朝謝幕,民國時期在民主思潮乃至其他層面的攪動下,體例和內容發生較大變化,但民國政府仍然注重神傳文化的精髓承襲,因此,在增添大事記、地方自治、學校、水利、風俗等新門類中,囊括範圍更大。但同時,由於所謂西方現代科學的影響,力求「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有忽略「神跡」的狀況。
不過,由於民國時期遭遇西方幽靈入侵,共產主義「紅龍」禍亂中華,國民政府竭盡全力清剿共匪,在流氓造反動亂紛爭之下,無暇兼顧修志,導致修志緩慢,許多變遷與更新還未載入文字。使得中共在徹底改變社稷「外貌」中,更加容易生成黨文化的體例下的方志。
釐清修志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修志的險惡用心:徹底顛覆傳統文化,並為AI生成黨文化模型奠基。
清朝疆域1,300萬平方公里。其中的340萬平方公里已無方志可言(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要注意的是,中共不敢重修中國歷史,只能令御用文人解讀不包括「清史」在內的乾隆皇帝欽定的二十四史,也就是以《史記》為範本的本紀、列傳形式撰寫的紀傳體史書,而所有的中共文人解讀的中國歷史,都或多或少帶有黨文化的印痕,否則被審查槍斃,列為禁書,屏蔽於網路。
二十四史之外的清朝的歷史,是國民政府執政期沒有完成的《清史稿》呈現出來的。中共一直想按照自己的黨文化框架編纂新的《清史》,但未能天隨人願,從2002年啟動至今,因黨文化審查不過關而遲遲未能出版。
一句話,「審查過關」相似與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最終審查通過的所有內容,就是今天中共AI的儲量巨大的原礦(資料庫),網民看到聽到接收到的任何圖像、影像、文字都是來自於這個唯一的礦床原礦加工而成的說教與洗腦產物,基因相同。而中共方志是一部外延擴充的黨史,更帶有權力淫威,是AI答問的學習基礎。
總之,在中共的無論開源與否的AI中,哪怕是最新的DeepSeek V3的知識問答中,涵括幾乎所有內容,都暗藏著中共意識形態的糟粕,正在助陣我們開頭所說的這場正邪大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