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油管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報導)近期,中國政府為公務員加薪的消息引發熱議。根據媒體報導,公務員平均加薪幅度約為500至1000元人民幣,總計對經濟注入了120億至200億美元的資金。然而,這一政策並未在中國官媒中廣泛報導,而是悄然實施,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和爭議。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在近日《美國之音-矢板明夫說三道四》節目中對此進行了深度剖析,並提出了三個主要觀點,闡述了這項政策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公務員加薪加劇社會矛盾
矢板明夫指出,在當前經濟低迷、民眾生活壓力巨大的背景下,公務員群體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職業之一。然而,在民間哀鴻遍野、失業和減薪頻發的情況下,公務員加薪無疑會進一步激化「官民矛盾」。矢板明夫形象地指出:「這些公務員掌握著民眾的生殺大權,例如城管可以沒收小販的生計工具,交通執法人員可以隨意罰款,而這些手握權力的人反而被加薪,勢必引發普通民眾更強烈的不滿情緒。」
此外,當前許多民眾因為高失業率和收入減少而陷入生活困境,而公務員群體則因加薪而獲益,這種「相對剝奪感」容易滋生社會對立,破壞社會穩定。他強調:「社會的相對剝奪感在經濟不景氣時期尤其明顯,公務員加薪會讓普通民眾更加失望和憤怒。」這對於急需安撫民心的中國社會來說,無疑是「火上澆油」。
公務員加薪難以促進消費
表面來看,加薪本應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然而,矢板明夫指出,當前中國的公務員群體普遍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他們即便收入增加,也難以形成消費動力。他提到:「中國的公務員每天都活在『戰戰兢兢』的狀態中,因為政治運動不斷,誰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目標。」近年來,中共高層反腐行動頻繁,許多高級官員甚至無緣無故「失蹤」,這種政治高壓環境讓公務員們無暇考慮提升生活品質。
矢板明夫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這種處境:「政府一邊給公務員一塊糖吃,一邊又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在這種氛圍下,加薪並不會讓公務員敢於放心消費,反而會增加他們攢錢以備不時之需的心理傾向,從而削弱政策對消費拉動的效果。
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本癥結
矢板明夫認為,要解決中國經濟的低迷狀態,關鍵在於改善兩個核心問題:對外關係和民營企業環境。
中國經濟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出口,而出口依賴於良好的國際環境。「如果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中國的出口業務將會受到重創。」然而,中國政府在努力修復對美關係的同時,又宣布對多家美國企業實施制裁,這種「自相矛盾」的舉動削弱了恢復經濟的希望。他強調,只有通過穩定外交關係和重建國際信任,中國的出口市場才能恢復生機。
許多民營企業家因為害怕被政府「敲詐」或「勒索」,紛紛選擇「潤」(即出走海外)或乾脆躺平。他提到一種被稱為「遠洋捕撈」的現象,即地方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頻頻向民營企業「開刀」,迫使企業家繳納「贖金」以保全公司和自身安全。這種不安定的營商環境使得企業家無法安心經營,進一步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他認為,與其給公務員加薪,不如將資金用於保障普通民眾的基本生活。近期因生活絕望而頻發暴力事件,例如駕車撞人等極端行為,這些現象正是經濟問題引發社會動盪的表現。要緩解民眾的生活壓力,需要通過改善社保體系和提供就業機會,而非單純加薪公務員來穩定體制內的人心。
加薪政策的現實困境與風險
矢板明夫認為,即便中央政府發布了加薪指令,地方政府未必有能力全面落實。他引用臺灣智庫學者的觀點:「地方財政普遍緊張,最終很可能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地方政府在財政壓力下,甚至可能通過增加罰款和收取「隱性稅費」來填補資金缺口,這將進一步惡化民生狀況。
此外,中國政府長期依賴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支撐經濟,而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下滑和債務危機讓這一模式難以為繼。加薪公務員並不能改變經濟結構性問題,只會導致地方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出路在哪裡?
矢板明夫認為,中國要擺脫經濟困境,必須通過提升透明度和保障企業經營自由來恢復市場信心。「與其大規模加薪公務員,不如專注於如何穩定社會底層、扶持中小企業、修復對美關係等實質性改革。」通過開放市場、減稅降費和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國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此次公務員加薪政策表面上是為了刺激經濟、穩定人心,但在矢板明夫看來,其負面效應遠大於正面效果。加薪不僅難以刺激消費,還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財政危機。在內外交困之際,中國政府若無法採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改善外交環境、保障民營企業發展並提升社會底層民眾的福祉,經濟問題將進一步惡化,社會動盪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唯有徹底擺脫以權力維穩的思路,真正推動制度性改革,中國經濟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