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知己難求。(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在海洋中,有一隻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它叫Alice。因為它的頻率與眾不同,世間沒有任何生物能聽到它的聲音,與它同磁共振。所以,它的悲與歡,只能獨自消化。
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漫遊後,一個研究團隊終於找到了和Alice一樣頻率的鯨魚,而它也終於可以不再忍受孤獨。
我們都是Alice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Alice,終其一生都在尋覓一個和自己頻率相同的人。
只有遇到一個靈魂能與之共振的人時,我們的生命才終於不再孤獨。
所有關係的變淡,都是因為頻率不同
之前有個熱門話題:「為什麼好朋友之間會漸行漸遠?」
在評論區中,留下了無數個悲傷的故事。
有人因為生活閱歷的不同,導致彼此的遠方不再重合;有人因為距離的遙遠,造成友誼之間建立一道牆。
其實,歸根到底,所有關係變淡的原因,不過都是頻率不再相同罷了。
在一段感情中,如果兩個人步伐不一致,遲早會有一個人先行離開。
雖然曾經他們步調一致。如果一個人大步的向前走,而另一位卻留在原地踏步。慢慢地走過的路,看到的風景都全然不同。那麼,分道揚鑣,各行其路,便成了最後的結局。
不光是友情,愛情也是如此。在一段感情中,最難能可貴的,莫過於共同成長。
就像詩歌《致橡樹》中所描繪的: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之前,楊絳和錢鍾書就是這樣,他們在愛的滋養下,步調一致,相互成就。
在錢鍾書提出創作《圍城》遇到瓶頸時,多虧了楊絳的支持和鼓勵才堅持下去。後來,楊絳編寫話劇時信心不足,也是錢鍾書給予了她最大的勇氣和自信。
就這樣,你不追我不趕,默契地走過了一輩子。
所以,要記住,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只有和頻率相同的人在一起,感情才能走得更遠。
頻率不同,注定不是一路人
在《十一種孤獨》一書中,作者理查德耶茨講了十一個孤獨的故事。
其中,有一對情侶,在婚禮的前幾天,女孩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和未婚夫之間充滿了陌生。
無路可退的女孩內心滿是孤獨與無力,然而她卻只能拚命掩飾自己。
最後,理查德耶茨寫到:
「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頻率不同的兩個人,就像收音機,頻道錯位就永遠無法傾聽到對方的心聲。
即使朝夕相處,也終歸不是一路人。
在電影《碧海藍天》中,雅克是一名潛水員,喬安娜見到他的第一面就深深愛上了他。
但對於雅克來說,他彷彿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就像一隻生活在陸地的Alice。
他每次潛入海底,壓根就不關心什麼世界記錄,只想永遠留在那裡。
甚至連雅克錢包裡的親人照片,都是一隻海豚。
在這段感情中,喬安娜的世界是雅克,而雅克的世界卻是孤寂的大海。
他們彼此擁抱,卻又彼此孤獨。
在電影的最後,雅克還是選擇了投身於深海中,隨著一隻海豚消失在了蔚藍裡。
而喬安娜則痛苦地哭喊道:
「那裡又黑又冷,什麼都沒有!看看我,我是真實存在的!」
直到最後一刻,喬安娜才終於接受「雅克不屬於她」這個無法逆轉的命運。
很多時候,愛而不得,皆是命中注定。
就像周傑倫那首《珊瑚海》中的歌詞一樣:「海鳥和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
在感情的悲劇裡,頻率不同不是誰的錯,只可惜一個屬於藍天,一個屬於大海,在一起只會互相消耗。
但真正的友情和愛情,是不會讓你感覺到疲憊的。
所以,往後餘生,與其互相消耗,不如找一個頻率相同的相愛人與摯友。
相互瞭解的是朋友,相互理解的是知己。(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頻率相同的人,懂你悲歡
在電影《刺客聶隱娘》中,有一則故事。
罽賓國國王得一青鸞,三年不鳴,夫人曰,常聞鸞見同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見影悲鳴,終宵舞鏡而絕。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青鸞,沒有同類。你只能對著鏡中自己的影子拚命表達,永遠沒有回應。
很多時候,你我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尋覓一個能與之交流的靈魂,進而化解生命的孤獨。
就像廖一梅所說的:
「人這一輩子,遇到愛,遇到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瞭解。」
記得妙莉葉.芭貝裡曾說過: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人生路漫漫,和一個頻率不同的人交流,就像在浩瀚的宇宙中互相吶喊一樣,根本沒有任何傳播的介質。
人生自古,知己難求
所以,從今往後,請和知你冷暖,懂你悲歡的人在一起。
有人說:
「餘生太長,如果不能和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生活該有多累;餘生太短,如果不能和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生活該有多遺憾。」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都是孤獨患者。人和人之間,也不過一世的緣分。
唯有在琴瑟和鳴的震顫中,感受與人相處的歡欣,才能不負此生。
殘缺就是孤獨,尋求彌補就是要擺脫孤獨。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慾望。
這世上一定有一個和我們頻率相同的人,那人未必是戀人,可能是任何人。
在往後餘生裡,我們也一定會找到那個人,同他看日出,聽夜雨,溫暖彼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