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一名顧客在12月26日聖誕節後的第二天,手提購物袋出現在位於格倫代爾的The Americana at Brand購物中心。(圖片來源:Mario Tama/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2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雅虎生活報導,近年來,「不買月」和「不買年」的現像在TikTok等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用戶通過記錄自己的行動,致力於擺脫過度消費並培養更加理性的消費習慣。這些行動清單因人而異,但通常包括一些基本原則:除非確實需要,例如參加婚禮的特定服裝,否則不購買新衣物;用完化妝品和護膚品後才更換;鞋子在完全穿壞之前不買新的;避免在外購買咖啡,而是自己製作;盡量自己做飯而不是點外賣;並取消那些不必要的訂閱服務。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根深蒂固。但對於那些努力控制消費衝動的人來說,這些清單提供了一種參考工具。不論是為了擺脫債務,還是為了避免購買無用物品,他們都傾向於利用社交媒體監督自己的行為。然而,戒掉過度消費並非易事。
以Elysia Berman為例,這位紐約市的內容創作者和美容行業創意總監曾深陷債務困境,她形容自己的財務狀況一度「災難性地難以掌控」。Berman透露,由於過多購買服裝、鞋子和美容產品,她欠下了約48,000美元的債務。朋友們戲稱她為「穿著黑色戰鬥靴的凱莉布拉德肖(Carrie Bradshaw)」,但這並不是一部HBO劇集,而是她的真實生活。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可愛的小消費習慣」,而是面臨購物成癮後,她決定將2024年定為自己的「不買年」。
「我意識到,要麼任由這種情況繼續控制我的生活,要麼由我來改變局面,」Berman坦言。「成年後,我從未對自己的財務真正負責過,我厭倦了這樣的自己。」
為了積累緊急儲蓄並應對潛在失業,Berman決定使用401(k)賬戶償還債務,並開始在YouTube上關注「極簡主義」博主Christina Mychas。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她完全告別舊習慣。在她的寵物去世後,她的第一反應仍然是購物。但她並未因此感到羞恥,而是將其視為自我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偶爾的失誤並不會影響一整年的進步,」Berman解釋道。「犯錯只是通往成功的一部分。」
抵制購物衝動
整理專家、dClutterfly首席執行官Tracy McCubbin指出,在壓力大的時期,購物成為一種情感慰藉並不罕見。她特別提到,疫情期間的消費激增讓購物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當我們被困在家中,感到無聊、焦慮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時,點擊‘立即購買’並通過次日送達的方式帶來了一些安慰,」McCubbin解釋說。「我們天生是獵手和採集者,找到某樣東西會讓我們獲得多巴胺刺激。」
不過,並非所有參加「不買月」或「不買年」的人都面臨嚴重的財務壓力。例如,31歲的Julianna Simmons是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一名內容創作者。她的目標是減少在Target等商店每週花費高達200美元購買家居用品和孩子物品的支出。她通過社交媒體瞭解到「不花錢周」這一概念,並決定嘗試一個月作為挑戰。Simmons表示,完成挑戰的成就感和粉絲的監督讓她更加堅定地堅持下來。
「有時候你會覺得需要擁有下一件‘新東西’,但實際上並不需要,」Simmons說。「社會壓力常讓我們認為好媽媽或好人必須擁有一切,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27歲的Rebecca Soden則形容自己是「恢復中的超級消費者」。這位加州科羅納的內容創作者和佣金分析師因過度購物而幾乎沒有積蓄。受到Cait Flanders所著《少花錢的一年》(*The Year of Less*)一書啟發後,她為自己設立了嚴格的消費預算,並開始控制支出。這段經歷讓她重拾了對實現財務目標的信心。
如何少買東西
McCubbin建議,將「需要」改為「想要」來重新定義購物需求,從而減少購買的衝動。此外,她建議通過分析亞馬遜的購買記錄來瞭解自己真正的消費習慣,並在每花費一定金額前設立冷靜期。例如,每花費50美元就等待24小時,100美元則等待48小時,以此類推。
至於Berman,她計畫在明年初還清債務,並將目標定為40歲前買下一套房子。「如果我能在一年內還清接近48,000美元的債務,那麼未來幾年每年存下30,000到40,000美元,這將讓我實現買房的夢想,」她說道。「這些曾經是我不敢想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