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香港民眾穿過香港銅鑼灣購物區的街道。(圖片來源:DALE DE LA REY / 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2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在香港特首李家超領導下,香港經濟不見起色。在香港總商會(簡稱總商會)昨天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中,該會有44.3%的受訪者看淡來年香港經濟,看好者僅達18.3%,維持不變者有25.1。不過,香港總商會卻「唱好」,評論對此指,總商會說法只是力挺港府的管治權,在中共管治下「一定不會衰」。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及中央社消息,總商會11月進行這一項年度商業前景問卷調查,收回了219份有效回覆。
根據調查,有31.1%的受訪企業預期明年業務有所增長,45.2%則預料業務維持不變。相較香港,受訪企業更看好大灣區(不包括香港)的投資;在大灣區內有業務的受訪企業中,有34%表示會在未來1年增加投資,僅有5.4%受訪企業表示會減少投資。
受訪企業對於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的投資意向也十分強勁,有27.5%受訪企業打算增加投資,維持不變的受訪企業則達48.9%。
調查還顯示,總商會成員看好海外地區前景,計畫增加對東協投資的受訪企業有38.6%,另有25.9%的受訪企業計畫增加對中東市場的投資。
關於招聘意向方面,僅有26%受訪企業計劃增聘人手,有49.8%將維持不變,計劃裁員則有17.4%;近40%受訪企業表示將加薪,僅有1.8%表示會減薪。
針對這次調查結果,總商會主席陳瑞娟表示,商會成員對中國大陸、東協及中東的業務與投資增長保持樂觀,在全球經濟動盪時,這些地區的強勁增長助於香港企業抵銷經濟及地緣政治逆風的影響。
她指出,雖然企業對2025年經濟增長的信心有所緩和,但透過調查可看到他們對明年的經濟反彈保持希望,同時對於發掘新的地方,包括大灣區、內地業務增長,持較樂觀態度,也看到中央宣布明年會持續放寬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這些措施均會提振信心,降低地緣政治帶來的負面影響。
針對港府連續三年財赤過千億,陳瑞娟指出,是疫情及社會動盪事件等的累積。「1000億的財赤,社會不須要太擔心,因為早年有財政盈餘時,有撥出未來基金,以投資外匯基金,總體作長線投資,在今年的高息環境,回報是加倍。」
對於有近兩成公司可能會裁員,總商會總裁楊偉添則認為,是智能技術下業務變得更順暢,因此不需要那麼多人手,並指「削減人手不一定是負面的事」。
針對來年經濟,雖然總商會唱好,但人力資源公司「萬寶盛華大中華」在同天發布的調查結果卻是相反。該調查顯示,有34%僱主表示會增聘人手,表示會裁員的雇主卻已達28%。
針對總商會看好香港經濟,時事評論員桑普說,「全部都是中國大外宣的一部份,即是力挺港府的管治權、中共的全面管治權,一定不會衰的。據我所知很多的律師樓,專業的會計師樓,不僅是凍薪,甚至是不會再僱用新人,讓它自然流失,有部份律師樓更加撤出香港,大家新聞都看過,這是重要的指標,即使是高薪行業已有這個情況,更何況其他工程、金融界更加有這回事。」
星展銀行在上月底也公布了2025年的經濟展望,認為香港經濟前景有陰霾,重災區零售業將持續受到就業疲軟、消費者轉變偏好等因素所拖累,樓市單位等供應過剩問題則會維持至2026年。
港府推出「熊貓經濟」。圖為2024年12月7日,香港星光大道展出熊貓雕塑。(圖片來源:MLADEN ANTONOV/AFP via Getty Images)
此外,隨著中央贈送的兩隻大熊貓安安、可可9日正式在海洋公園登場,港府也推出「熊貓經濟」。新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上任即強調,「要用好中央的惠港措施,促進旅遊業」。
中共官媒中新社報導稱,對香港而言,大熊貓的品牌能有效提升旅遊吸引力,促進香港本地經濟復甦;「熊貓經濟」不只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能讓香港「國際親善」的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雖然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期待在各方聯動下,未來香港可以在「熊貓經濟」道路上,走出獨具香港特色的發展之路,但「熊貓經濟」能否增加香港的吸引力,仍屬未知。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最新調查顯示,在「全球百大最想前往的旅遊目的地」中,香港比去年下跌了4位,掉到第21名,並接連輸給同樣位於亞洲區的台北、東京、大阪、曼谷、首爾。
報導稱,面對龐大財政赤字的港府,想推動旅遊業,卻又將於明年1月1日起恢復徵收3%的酒店房租稅,預計每年收入能帶來約11億港元。對此,港府表示,房租稅佔過夜旅客的旅費開支比例甚微,相信不影響訪港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