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看中國攝)
【看中國2024年1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採訪報導)今年的美國大選充滿戲劇性,既有意料之外的結果,也有預測之內的趨勢。針對此次大選結果,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民運領袖王軍濤給予了深入解讀。他接受《看中國》專訪時表示,無論是總統選舉的激烈競爭,還是國會席次的微妙變化,選民的選擇更多是出於對特定立場的強烈支持。川普重回白宮也使美中双方面临更为复杂和激烈的对抗。
川普勝出的原因
王軍濤分析了川普此次能逆襲成功奪回白宮的原因。他指出,川普的支持基礎依然穩固,尤其是在一些核心議題上,川普的立場成功抓住了保守派選民和部分中間派的需求。他認為這位前總統的勝選並非偶然,而是基於他多次提出的鮮明立場和對選民關心的關鍵議題的強勢回應,這包括經濟問題、移民政策、安全議題等。
王軍濤認為,川普成功贏得了許多傳統上支持民主黨的中低收入階層選民。這些選民受到經濟不穩的影響,希望選出一個強硬且具備經濟實力的領導人來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川普提出的減稅、製造業回流、美國優先政策吸引了大量受困於經濟壓力的選民,讓他們相信只有這樣的領導人才能真正扭轉經濟局面。王軍濤強調,對這部分選民而言,川普的「美國製造」政策和降低油價、減少生活成本的承諾,無疑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
此外,王軍濤認為川普對移民問題的強硬立場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川普多次強調美國邊境安全,並提出嚴厲的移民政策,以回應美國選民對非法移民及其對國內治安影響的擔憂。王軍濤指出,許多選民對移民議題的立場傾向保守,因此選擇支持川普,因為他承諾要加強邊境控制、減少非法移民進入美國。
川普的保守價值觀也是他吸引傳統保守選民的關鍵因素之一。王軍濤分析說,川普在諸如婚姻、宗教、性別等價值觀問題上的立場,使得他成為保守派選民心中的「捍衛者」。這些選民反對進步主義或過度的社會變革,希望通過支持川普來捍衛傳統價值。王軍濤指出:「川普的支持者多是宗教背景濃厚、對家庭價值觀和宗教觀念十分重視的人,他們不僅因經濟問題支持他,也因為其對保守價值的堅持。」
在領導力的選擇上,川普塑造的「強人」形象極大地增強了其吸引力。儘管川普的言行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但這種風格反而使得他在選民中樹立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強硬」領袖形象。王軍濤指出,川普在共和黨內部的影響力依然強大,這表現在選民對其領導風格的偏好上。儘管川普因多次醜聞和官司而受批評,但共和黨的保守派選民仍然認為他比拜登更具領袖氣質。「即使川普的過去充滿爭議,但許多選民仍認為他比拜登更符合強人領袖的形象。」王軍濤指出,這種「強人」形象在經濟不穩定和國際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對選民有吸引力,相信川普能夠代表美國強勢回歸全球領導地位,並帶領國家走出困境。
王軍濤也分析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此次敗選的主要原因。首先,她未能有效切割自己與拜登的政策,反而被捆綁在拜登的政策包袱中,使選民對她的立場產生疑問,認為她缺乏政治主見。其次,她對以巴衝突的回應未能獲得年輕選民的支持,特別是對以色列政策的不滿在年輕選民中激起反感,導致部分選票流失。第三,她表達立場時的含糊不清使得選民感到她缺乏果斷的政治風範,進一步削弱了選民對她的支持。此外,美國歷史上還沒有女性當過總統,很多選民不認為女性能勝任總統一職。
選情膠著 出乎預料
王軍濤表示,用「膠著」一詞可以概括這次的選情。他指出,這次大選中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原本被視為共和黨大本營的部分地區,如長島等傳統保守選區,居然部分席位被民主黨逆襲。這樣的結果對共和黨來說無疑是出乎預料的挫敗。他進一步解釋道:「這次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國會席次上都面臨膠著,選情在各州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翻盤,這在往年並不常見。」
王軍濤特別提到參議院的選舉競爭。選舉前的普遍預測是,共和黨能夠輕易拿下參議院,因為民主黨有多達10個席位受到挑戰,這意味著共和黨至少可以穩操勝券地獲得幾個席位。然而,結果卻令人意外。「參議院席次的搖擺出乎預料,部分傳統搖擺州的選票變動較大,」他說。特別是喬治亞和亞利桑那兩州的選情反轉令人驚訝,民主黨在這些州展現出強勁的支持,而賓夕法尼亞、威斯康辛、密西根等搖擺州則成為民主黨的「藍色防線」。他總結道:「這次選舉中共和黨未能成功奪下預期中的幾個州,顯示出美國選民的政治偏好變得更加難以捉摸。」
共和黨已以52:45拿下參議院多數黨(還剩2席未出結果),眾議院目前共和黨以211:199領先,還有25席未出結果。觀察人士普遍預測共和黨將拿下參眾兩院。
王軍濤認為,這種膠著局面也反映了美國選民對兩黨極端化立場的矛盾心理。隨著美國社會分化加劇,選民的選擇逐漸從單純的政策支持轉向了價值觀的表態。「這次選舉既不是誰更能帶來經濟增長,也不是誰更具領導力,而是選民在左右兩派的價值觀對立中表達自己的立場。」他補充道。
美中關係與未來政策的分水嶺
針對美中關係,王軍濤特別分析了拜登和川普的政策延續性。他指出,自拜登上任以來,實際上對川普政府的抗共政策進行了延續,並在此基礎上系統化和常規化。王軍濤指出:「拜登繼承了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尤其是關稅、技術封鎖和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圍堵,併進一步強化了美國的對華競爭戰略。」他認為拜登雖然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及希望緩解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但實際上卻沿襲了川普時期的很多政策,也沒有對已加徵的關稅做出任何改變。
王軍濤進一步解釋,拜登雖然在外交上與盟友進行協作,但在中國政策上基本沿著川普的對抗路線走。他認為,這種延續並非單純的策略選擇,而是兩黨在對華政策上的共識所致。「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對華政策的核心都是遏制中共,這也是兩黨在分裂中保持的一項共識。」
他還預測,川普將在拜登政策的基礎上強化抗對中共。「如果川普再次執政,會在拜登政策的基礎上更加強硬,推動進一步的貿易脫鉤,甚至採取更具懲罰性的經濟制裁。」他指出,川普的核心手段之一仍將是關稅,並將以此壓制中國的製造業和科技業,避免中國在科技領域對美國形成挑戰。
王軍濤補充說,川普的對華政策將不僅僅是基於貿易赤字的考量,還將聚焦於國際供應鏈安全和美國核心技術的保護。他認為,川普有可能進一步封鎖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限制中國技術企業的成長,這種政策將使美中關係進一步陷入對抗狀態。他指出:「在川普的對華政策中,技術競爭將是重中之重,拜登延續川普政策的這一部分,也會在川普重返白宮後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臺灣問題上,王軍濤分析道,川普和其支持的共和黨右派對中國更加強硬。川普的支持者主張一旦中國對臺動武,美國應迅速施加嚴厲的經濟制裁,甚至推動徹底的經濟脫鉤。這種立場與過去的溫和派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臺灣問題不僅是美中之間的政治博弈,也對美國國內的保守選民具有象徵意義,「川普的右派支持者強烈主張保護臺灣,這會進一步影響美國的對華政策走向。」
總結而言,王軍濤強調:「美國對華政策將因兩黨的共識而延續強硬基調,但川普上臺可能會進一步提升這一基調的力度。」這種政策延續和升級使得未來美中關係的走向充滿挑戰,尤其是對於科技、貿易和臺灣問題而言,美中雙方將面臨更為複雜和激烈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