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鋼:推高A股股市能挽救金融財政危機嗎?(圖)


許成鋼
經濟學家、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本人提供)

【看中國2024年10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報導)近年來,中國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貨緊縮、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崩盤、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等問題日益嚴重。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教授認為,中國政府卻將大量資源投向了股市,試圖通過推高股市來緩解經濟危機,這不僅沒有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反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他圍繞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和政策應對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他從金融危機、財政危機到科技創新的挑戰,全面剖析了當前中國經濟體系中的深層矛盾,並提出了未來中國經濟改革的必要性。

經濟危機的根源:通貨緊縮與產能過剩

許成鋼教授近日在《美國之音-許成鋼談經論政》節目中指出,中國當前的經濟困境是多方面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中最顯著的是通貨緊縮與產能過剩。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持續下降,反映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企業無法通過市場消化其產品,導致停工停產,失業率上升。這種情況已持續一年多,給經濟基本面帶來了極大壓力。

通貨緊縮不僅僅是物價下降的表象,更反映了經濟體系中嚴重的需求不足。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而內需一直未能有效拉動經濟。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和中國國內消費能力的不足,需求端的萎靡使得通貨緊縮問題愈加突出。這種局面下,企業普遍面臨銷售困難,庫存積壓,現金流短缺,最終導致企業破產和失業問題加劇。

在此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成為中國經濟危機的又一焦點。房地產企業普遍資不抵債,許多公司瀕臨破產,而地方政府和地方銀行也因房地產相關貸款問題而陷入財務困境。許成鋼提到,房地產、地方銀行和地方財政三大領域的問題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中國金融和財政危機的核心癥結。

政策失誤:錯誤的應對策略與金融市場操控

面對嚴峻的經濟危機,許成鋼指出,中國政府的應對策略存在明顯失誤。雖然放鬆貨幣政策、增加流動性是應對金融危機的常見手段,但中國政府卻將大量資源投向了股市,試圖通過推高股市來緩解經濟危機。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反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

在2015年,中國政府曾人為推高股市,結果導致了大規模股災。如今,類似的操作再次上演。央行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措施,試圖短期內推高股市,以此來維持經濟表面的繁榮。然而,許教授明確指出,這種人為操縱股市的行為與解決金融危機的根本目標背道而馳。金融危機的核心問題是金融和財政不穩定,而推高股市只會加劇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最終導致更大的崩盤風險。

許教授提到,政府錯誤地將「保增長」與「金融穩定」混為一談,認為通過股市上漲可以拉動經濟增長。這種政策失誤的背後,暴露出政府對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和經濟基本面的誤判。在一個經濟基本面疲弱的情況下,試圖通過人為手段推高股市,不僅不會帶來真正的增長,反而會製造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制度性障礙與內需不足

許成鋼進一步分析指出,內需不足是導致中國經濟長期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這種內需不足並非僅僅是消費信心問題,而是深層次的經濟結構性問題。中國全體居民的總收入佔GDP的比例過低,這導致了居民消費能力長期不足,無法形成足夠的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導致內需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中國的經濟制度,尤其是國有企業主導的經濟結構。中國的土地、銀行等關鍵資源基本由國家控制,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私營企業和居民的經濟活力被抑制。尤其是農民工和低收入群體,他們的收入水平長期處於較低狀態,難以有效參與到消費市場中。這種收入分配的結構性失衡是導致內需不足的重要原因。

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依賴於私有化和市場化的推動,而國有制的廣泛存在則阻礙了經濟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他提到,90年代末中國曾面臨類似的經濟困境,但當時通過大規模私有化和民營經濟的崛起,成功帶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如今的中國經濟卻面臨著國有企業壟斷、私營企業發展受限的局面,難以再現當年的經濟奇蹟。

科技創新的挑戰與風投的缺失

在應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許成鋼還分析了中國政府推動科技創新的努力。中國政府認為,推動科技發展可以帶動經濟增長,尤其是在面對美國等國家的科技封鎖時。然而,他指出,中國當前的科技創新面臨嚴重的融資問題,尤其是私營風險投資的大量撤離,導致許多創新型企業無法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

他強調,科技創新的成功依賴於一個健全的金融市場和法制環境。在美國,科技創新的發展主要依賴於風險投資的推動,而風險投資的背後是一個穩定的股市和完善的法制體系。然而,中國目前的金融市場缺乏這種支持,尤其是私有財產保護不力,司法獨立性缺失,導致大量私營資本外逃。這使得中國的科技創新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巨大困難,進而影響了整體經濟的創新能力。

許教授認為,要解決科技創新中的融資問題,必須首先建立一個穩定、公正的法制環境,確保私有財產的安全,吸引風險資本回流。然而,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這種制度性改革的可能性較低,因此中國科技創新面臨的挑戰將持續存在。

未來展望

通過對中國當前經濟危機的深入分析,許成鋼提出了應對危機的幾點建議。他認為,雖然短期內通過增加流動性和財政刺激可以緩解金融和財政危機,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真正恢復經濟活力,必須進行深層次的經濟結構改革,特別是減少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提升私營企業和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此增加內需。

此外,許教授還警告,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可能會為未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埋下隱患。雖然目前通過增發貨幣和舉債可以暫時緩解經濟壓力,但這種短期政策無法解決經濟基本面的深層次問題,反而可能導致長期的通貨膨脹風險。因此,必須警惕過度依賴貨幣政策的短期刺激,避免經濟陷入更深的危機。

許成鋼的分析揭示中國的經濟困境不僅是短期的市場波動,更是長期的制度性問題。他認為,要真正化解當前的危機,必須進行制度性的經濟改革,提升內需,激發市場活力。然而,當前的政治環境和政策導向使得這種改革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