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養老金危機加劇 延遲退休背後的深層矛盾(圖)


2024 年9 月13 日,老年人在中國東部安徽省阜陽市的一個公園休息。(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9月13日,一些老人在中國東部安徽省阜陽市的一個公園休息。(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9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中國近期推行的延遲退休政策,標誌著一場關於社會保障的重大變革。這一政策反映了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帶來的沉重壓力。從90年代國企改革導致的大規模職工下崗到如今養老金資金的短缺,伴隨地方債務問題的逐步加劇,中國社會保障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學家程曉農、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近日在自由亞洲電台《亞洲很想聊》節目中深入討論了以上話題。

兩位專家認為,中國養老金危機與延遲退休政策反映了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從90年代的國企改制到當下的人口老齡化,中國的養老金體系一直存在著結構性缺陷。隨著人口問題的日益嚴峻和經濟增長的放緩,如何在未來有效解決養老金短缺和社保資金危機,已成為中共政府無法迴避的難題。

兩人還指出,未來中國需要的不僅是延遲退休這樣的應急政策,更需要全面的社會經濟改革,以解決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在全球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能否在經濟和社會變革中找到出路,將決定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養老金危機凸顯中國社會內部矛盾的積累與體制性問題的暴露。中共如何在未來應對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前景。

中國養老金改革與延遲退休的深層危機

近年來,中國面臨著嚴重的養老金危機與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通過一項決定,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預計在15年內將男職工退休年齡從60歲延長至63歲,女幹部從55歲延至58歲,女職工從50歲延至55歲。同時,還將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從15年延至20年。這項政策雖然在全世界範圍內並不罕見,但在中國卻引起了強烈反響。正如中國著名學者秦暉所指出的:「中共把權力延伸到人民的子宮裡,但對人民的養老責任卻推卸得一乾二淨。」

延遲退休政策的推行,實際上反映了中國日益加劇的社會問題和政府的財政壓力。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並存,使得社會的負擔越來越沈重,養老金的資金來源也日益枯竭。特別是在人口迅速老齡化的背景下,退休人員的增加和繳納社保的年輕人減少,給整個社保體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延遲退休政策是中共應對這一問題的「緩兵之計」,其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危機。

養老金危機的歷史根源

中國養老金危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中共實施了大規模的國企私有化政策,導致數千萬國企職工失去了原有的福利保障,許多人因此淪為失業者。當時,為了減輕國有企業的財務負擔,政府選擇將大量國企改制為私有企業,企業的廠長和經理們成為了新企業主,而原來的職工則失去了他們的工作和福利。陳小龍博士解釋道:「新老闆並沒有錢來購買企業,他們通過挪用公款和貪污成為了這些企業的主人。」

在這個過程中,大規模的職工下崗潮出現了。特別是在東北等重工業地區,許多職工一夜之間失去了生活來源,導致社會出現了大量的貧困和動盪。程曉農進一步指出:「國營企業改革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工人階層的福利大幅削減,甚至完全失去保障。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崩潰,也是社會結構的巨大轉變。」

這一系列改革雖然幫助中國經濟在隨後的幾年裡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同時也埋下了養老金危機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問題逐漸惡化,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90年代改革的影響不僅僅侷限在國企工人身上,還波及到了整個社會。當時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許多下崗工人只能依靠微薄的儲蓄和臨時工作維持生計。更為嚴重的是,政府當時並沒有為下崗工人提供足夠的失業救濟和養老金保障,導致大批人陷入困境。「中共的養老金系統直到本世紀才逐漸建立起來,但即便如此,這個體系從一開始就存在缺陷。」程曉農說。

延遲退休政策的背後動因

面對不斷加劇的養老金危機,中共選擇通過延遲退休來緩解壓力。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和出生率的下降,養老金系統的壓力日益增加。據相關數據顯示,2035年中國的養老金系統可能會崩潰,這一時間點比早前預估的要提前。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年輕人口的減少直接影響了社保繳費的收入,而老齡人口的增加卻不斷加大了養老金的支出。

程曉農表示:「中共推遲退休的真正目的是讓更多的在職職工繼續工作,繳納更多的社保金,從而維持養老金系統的運轉。政府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日益加重的養老金負擔。」

事實上,延遲退休的政策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養老金的缺口,也是為了緩解財政上的壓力。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的財政壓力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地方政府債務高企的情況下,延遲退休可以在短期內緩解社保系統的資金壓力。然而,這種做法只是暫時的解決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此外,他還提到:「中共的養老金危機是多層次的,既有財政上的問題,也有社會結構上的問題。推遲退休年齡雖然可以延緩養老金的崩潰,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社保資金短缺、養老金支付困難的情況下,政府的應對措施只能是權宜之計。

人口危機與社保制度的雙重挑戰

除了養老金問題,中國的人口危機也在不斷加劇。近年來,少子化、老齡化以及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失衡,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矛盾。根據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接近3億,預計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億,2049年則有可能突破5億。這種急劇的老齡化不僅使社保體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宋國誠指出:「中國人口危機的核心在於少子化和老齡化並存,年輕人口的減少意味著勞動力供給的下降,而老齡人口的增加則意味著社會保障的負擔加重。」這種結構性問題的出現,使得中國未來在應對社會經濟問題時面臨更多的挑戰。

與此同時,社保制度的漏洞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繳納社保,認為政府無法提供可靠的養老保障。宋國誠解釋道:「中國的社保制度存在巨大的不公平,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許多老人幾乎得不到任何社會保障。」這種不公平的分配體系導致了年輕人對社保制度的信任下降,進而選擇自行儲蓄養老。

社保基金的資金不足也是一個重大挑戰。由於中國股市的長期低迷,許多地方政府將社保資金投入股市進行投資,但最終大多虧損嚴重,進一步加劇了養老金的短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加劇了社保系統的崩潰,地方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不得不將社保基金用於投資,結果卻是虧損連連。」宋國誠補充道。

未來展望:危機中的轉型與挑戰

面對日益加劇的養老金危機和社保系統的崩潰,中國政府必須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一挑戰。然而,僅靠延遲退休並不足以解決問題。中共的這一政策雖然在短期內可以緩解部分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養老金危機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仍將是中國社會的重大挑戰。

程曉農認為,延遲退休政策只是暫時的應對措施,未來中國可能需要更徹底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以解決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他還提到,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地方債務問題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未來政府可能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經濟和財政改革,以保證社會的穩定。

與此同時,宋國誠認為,中國的養老金危機與社保系統的崩潰,實際上是中共體制問題的反映。政府在過去幾十年中通過推卸責任、不斷減少社會福利來維持財政平衡,但這種做法終究無法長期持續。

此外,宋國誠還強調,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定時炸彈。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已經達到40多萬億元,佔GDP的56.1%。這一高額債務使得地方政府在未來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捉襟見肘。相比之下,日本和美國的債務比例雖然更高,但由於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全球金融體系的支撐,問題尚可控。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