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可以習得的 但需要養成七個習慣 (下)(圖)

作者:高新宇編譯 發表:2024-09-20 16: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快樂是可以習得的,但需要養成七個習慣
快樂是可以習得的,但需要養成七個習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接上期)

1.不斷改變快樂的焦點

胡德博士說,這些快樂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與改變看待事務的心態有關。他說:「他們改變了自我意識,從一種過度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反思生活中的問題,然後轉變為一種以利他為中心的心態,並以這種利他心態作為與整個世界相互聯繫、相互關聯的網絡紐帶。」

他說,做出這種轉變可以讓我們正確看待問題,讓棘手問題看起來不那麼勢不可擋,同時還可以享受他人的支援和聯繫所帶來的好處。

胡德博士說:「我的書不是一本寫給那些只想要自己過好日子的自助書,而是一本『自我毀滅』的書!」

神經生物學家托比亞斯·埃施博士(Tobias Esch)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研究了幸福的神經學基礎,他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我堅信,總體而言,幸福既不是私人的,也不是自私的,也不是純粹的享樂。」

2.幸福在大腦裡的神經學基礎

埃施博士寫道,當幸福感上升時,大腦中發生的一些變化,「大腦的獎勵系統啟動。獎勵和動力都會增加,幸福感也會增加」。他說:「許多積極的心理學活動,包括我在書中簡要介紹的迷幻藥,似乎都會抑制預設模式的神經網絡,預設模式網絡是大腦中構建我們自己和他人圖像的回路,與消極的沉思有關。當我們無所事事時,默認回路就會變得過度活躍。人因此而變得消極。」學校的課程材料聲稱,身處大自然會關閉默認的節點回路。埃施博士說:「幸福是一種生物必需品。它既是硬體,也是軟件,並且在數百萬年的進化中得到了保存,即使是簡單的生物體也擁有它。」他認為,如果它只服務於單個個體,而不是整個物種,它就不太可能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得到保存。

3.幸福是一個過程

埃施博士寫道,從神經生物學角度來看,幸福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是幾種感覺的連續性體驗:

‧想要、接近和快樂。

‧回避、離開和解脫。

‧不想要、停留、滿足。

埃施博士指出,幸福感有多種因素在起作用。他說,一個人的幸福傾向有30%到40%與他們的基因和「大腦硬體」有關。他認為,幸福與否最多只有5%到10%與外部環境或影響有關。與此同時,根據埃施博士的說法,維持幸福感的50%到60%來自自我調整:換位思考和學習「幸福」是一個個人的決定。

(完)

(文章來源: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happiness-can-be-learned-but-it-may-take-practicing-7-habitsslot_pos=article_1&utm_source=Sailthru%20Email&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MNT%20Daily%20News&utm_content=2024-03-18&apid=29322009&rvid=234f69cb4aed918ec8ad2b2b4b898bd27c2eae3099700e60a0859e04e9694043#About-the-49%-that-lost-touch-with-happiness)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