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危機:上海市有盈餘 其餘省市都虧損(圖)

發表:2024-09-12 22: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除上海市財政有盈餘,其餘省市都是虧損。
除上海市財政有盈餘,其餘省市都是虧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9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除上海市財政有盈餘,其餘省市都是虧損。中國經濟下滑、政府財政收入不斷下降,從中央到地方都聲稱在過「緊日子」,一些地方政府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

31省市財政除上海外全部虧損

近期,中國各地政府出臺規定,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過「緊日子」,有的限制空調設置的溫度以節能,有的要求公務接待用食堂菜品,有的規定高鐵沿線出差不准用專車。

例如,蘇州市政府對過「緊日子」作出實質性回應,江蘇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印發《蘇州市深化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要求十條措施》,其中包括公務車未滿10年不報廢、閑置房產要拍賣等。

專家認為,蘇州可是有全國最強地級市的稱號,今年1月30日,2023年蘇州市經濟運行數據出爐,蘇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653.4億元(人民幣,下同)。這個數字與山西省和內蒙古等省份的經濟總量差不多,超過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等省份。

這些現象背後原因是中國捉襟見肘的政府財政收入以及長期失衡的央地財政關係,中央層級表態會對此有所應對,為節省財政開支,近日,中國財政部等六部門印發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管理辦法(試行)》提出,加強預算約束,防範政府債務風險。嚴禁為沒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違法違規舉債,不得增加隱性債務。《辦法》9月1日施行。

但是,在低迷的經濟形勢下,這劑改革「苦藥」變得越來越難以下嚥。

數據顯示,政府財政收入持續減少。根據中國財政部最新的今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63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5463億元,前者同比增加1.2%而後者增長2.5%。

雖然官方表示,預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將平穩增長。不過,根據1-7月全國各省財政收支狀況狀態顯示,在31個省中,除上海市財政盈餘703億元,其餘均虧損數百至上千億元,其中北京市虧損近一千億元,廣東虧兩千多億元,四川虧損最多,其財政赤字達4130億元。

山窮水盡的地方政府「砸鍋賣鐵

8月28日,一張圖片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等平臺廣為流傳,顯示是一份《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重慶市璧山區「砸鍋賣鐵」工作專班的通知》,抬頭是「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璧山府辦﹝2024﹞26號)」。「砸鍋賣鐵」工作專班主要是處置資產、化解地方債風險。

圖片顯示,該專班是按照《重慶市璧山區推動國有資產盤活工作方案》相關要求,經區政府研究成立的。圖片中還明確了專班的組成,組長為璧山區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田中,副組長為區財政局局長侯詠梅、區國資中心主任韓艷。

在重慶市璧山區政府網站和當地新聞網站可以發現,田中、侯詠梅、韓艷三位領導幹部確有其人。

官媒《湖南日報》8月28日致電重慶市璧山區政府,從璧山區財政局工作人員處求證得知,「砸鍋賣鐵」工作專班已開始運行。

此外,這張圖片還顯示,工作專班下設辦公室在區財政局,統籌負責工作專班日常工作。同時從區財政局、區國資中心、區稅務局、區審計局等單位分別抽調1人到工作專班辦公室集中辦公,抽調人員在抽調期間原則上與原工作脫鉤,專職負責「砸鍋賣鐵」工作。工作專班統籌負責全區「砸鍋賣鐵」工作,包括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實施範圍,確定資產包,建立價格決定機制,完善獎懲措施,推動項目落地,開展政策宣傳,以及與「砸鍋賣鐵」相關的其他工作。

另一張網傳圖片顯示,位於中國青海省北部的德令哈市也印發了《嚴格落實「砸鍋賣鐵」要求的方案》的通知。

房地產市場崩盤尚未結束 地方政府另尋財源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濱日前接受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表示,由於一系列政府刺激,和支持措施未能「令人滿意」,中國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將繼續疲軟,摩根大通示警,房地產崩盤尚未結束,預計房價最早要到2025年才能穩定下來。

中國指數研究院9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0個城市的新房銷售均價較7月小幅上漲0.11%,漲幅較6月的0.13%進一步放緩。報告顯示,轉售房房價格較上月下降0.71%。

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仍深陷危機,新建房屋和二手房屋均價,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76%和6.89%。

根據中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今年1-7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5.4%,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下滑逾20%,但同期中國非稅收入增長12%。

數據顯示,1-7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0909億元,同比下降20.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7763億元,同比下降22.3%。

土地財政收入同比下降22.3%,意味著房地產危機給地方政府造成沈重打擊,也促使地方政府另尋財源。例如,對輕微違規行為處以大額罰款等。

分析人士稱,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財政狀況正在惡化,這對步履蹣跚的中國經濟來說是個壞兆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包括罰款在內的非稅收入常年處於兩位數增長狀態。按照官方的說法,「對稅收收入下降起到了一定的彌補作用」。

野村(Nomura)經濟學家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非稅收入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表明,資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可能已尋求提高罰款,以應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

儘管非稅收入暫時緩解了地方政府壓力,但經濟學家警告稱,這種情形是不可持續的。而且,由於非稅收入往往缺乏透明度,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本已疲軟的消費者和企業信心。

也有一些官員和經濟學家表示,推動非稅收入增加的其它因素是地方政府正試圖從其所持有的資產中獲取更多資金。自去年夏季以來,中國各地城市一直在出售和出租國有資產,從閑置的建築物、停車場到礦產儲備等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