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學霸」一詞流行於網絡,「學霸」是指刻苦學習、成績超卓的學生。(圖片來源:Pexels)
提及「學霸」,大多數人會以為是現代詞彙,認為是描述勤奮學習而成績相當拔尖的學生。其實,古代就出現過這詞兒了,例如明代短篇白話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若放在古代,理應指寒窗苦讀的古代讀書人上京赴考後,順利高中,不是當上狀元,就是榜眼或探花。
不過,「學霸」這一詞彙一開始可是貶意啊!為什麼呢?因為「霸」這個字,可是指倚仗權勢、橫蠻的欺壓他人的惡人。
在令人聞之喪膽恐怖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很多學術權威就因為被認定是「學霸」,而遭受迫害。在令人聞之喪膽恐怖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些學術權威就因為被汙衊為「學霸」,而飽受欺凌、迫害。
一起來瞭解「學霸」原本具有的不好之意吧!凌濛初在《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青樓市探人蹤 紅花場假鬼鬧〉中寫道:
四川新都縣有一鄉宦,姓楊,是本朝甲科。後來沒收煞,不好說得他名諱。其人家富心貪,兇暴殘忍。居家為一鄉之害,自不必說。
曾在雲南做兵備僉事,其時屬下有個學霸廩生,姓張名寅,父親是個鉅萬財主,有妻有妾。妻所生一子,就是張廩生。妾所生一子,名喚張賓,年紀尚幼。張廩生母親先年已死,父親就把家事盡托長子經營。那廩生學業盡通,考試每列高等,一時稱為名士,頗與郡縣官長往來。只是賦性陰險,存心不善。
父親見他每事苛刻取利,常勸他道:「我家道儘裕,夠你幾世受用不了。況你學業日進,發達有時,何苦錙銖較量,討人便宜怎的?」張廩生不以為好言,反疑道:「父親必竟身有私藏,故此把財物輕易,嫌道我苛刻。況我母已死,見前父親有愛妾幼子,到底他們得便宜。我只有得眼面前東西,還有他一股之分,我能有得多少?」為此日夕算計,結交官府,只要父親一倒頭,便思量擺佈這庶母、幼弟,占他家業。
然而,歷經時代更迭,「學霸」一詞近年來流行於網絡間,自從於2012至2013年之間先中國興起後,開始轉變了意思,變成指涉一些刻苦學習、學識豐碩,取得了某些領域的良好成績之人。因此,我們很常在新聞或文章中看見「學霸」這一詞。舉例來說,小編近日就在網絡上看見介紹六種古代「學霸」的讀書方法的文章,內容提及了白居易是「反覆練習而罕少好好歇息的學霸」、孔子是「深刻學習而把書給讀爛了的學霸」、左思是「宅在家中讀書寫字的學霸」等等。
但是,即使再怎麼反轉為正面意思,或多或少仍會被人拿來傳遞貶低之意,像有些人會使用「學霸」來嘲諷一些只懂得學習而不懂得生活的成績優異者。
有人撰文直言,自己不喜歡「學霸」這個詞,因為太過世俗,其中透發著功利與諂媚,若自稱為「學霸」,只顯得淺薄與展露自身的媚俗之態。因為但凡有點人生經驗的人都清楚,那些關乎課本知識的分數高低,放在一個人的漫長人生來看,絕對不值一提。
況且,一個人是否優秀,絕非僅僅是審視其學業成績,勢必還要綜合觀察其性格、品德的提升狀況。古人就非常重視德行的養成,因為這可是關乎一個人立足於社會中究竟會呈現何種姿態,是會受到他人的尊重,還是會遭人唾棄。
但丁(Dante)曾說過一句名言:「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文徵明則曾說過:「人品低下者,畫品更見卑下。」(詳見〈一招保命 避寧王之亂 文徵明享高壽的秘訣〉一文)中西方的名人均深深的點出了道德的重要性。試想,一個學識豐富,但品德低劣之人,豈會值得人們去讚揚、尊重。道德低下之人就算在某領域擁有傑出成就,但在想到他的種種卑鄙行徑後,也只會令人搖頭嘆息,不會將之視為典範。例如宋代宰相秦檜,就算寫了一手好字,卻因陷害岳飛,惹得天怒人怨,任誰講到他不是批就是懟,絕不會將他當回事的。
另外,跟「學霸」截然相反的詞兒,則是「學渣」。這個詞彙是指平時裡不好好學習,學習成績平平或不甚理想的學生。
參考資料
〈學霸〉(當代中國)
〈讀書不用催!借鏡6種古代學霸的讀書方法〉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黃啟菱〈全台灣最瞭解學霸的人》建中任教40年,名師陳美儒:想養出學霸,父母請先做這2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