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召開政治局會議,首次把提振消費列為經濟重點工作首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7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7月30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召開政治局會議,首次把提振消費列為經濟重點工作首位,並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中國內需不振消費低迷,也是未來經濟結構轉型難點。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
中共最高級別的官員每年7月底都會齊聚一處,在8月份傳統的「北戴河會議」之前審查經濟形勢。今年比較特別的是,在他們開會之際,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勢頭正在不斷減弱。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7月30日主持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會議提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
會議表示,「下半年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很重」。
會議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支持文旅、養老、育幼、家政等消費。」
會議還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內卷是近幾年來中文網路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
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次政治局會議首次把「提振消費、增加居民收入」列為重點工作的第一位,明確提出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這是之前沒見過的。過去中央級別的經濟會議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產業政策,這次產業政策放在第二位了。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歐美「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的回應。雖然外交層面,堅決反對「產能過剩」這種說法,但實際上也並非無動於衷。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的增長速度遠低於預期,消費領域尤其令人擔憂。由於通貨緊縮壓力迫使企業大幅削減各種商品價格,零售額增長已跌至18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如同人們普遍所預期的,中共政治局沒有宣布具體措施,但習近平在會議上指示「及早儲備並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
預計未來幾週和幾個月,各個政府部門將出臺政策公告,以實施最新的指導方針。
消息公布後,人民幣、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和債券指數基本上沒有變化,顯示資本市場對政治局會議的信息並不在意。
中國需求疲軟
法國《觀點》週刊電子版7月30日刊登由 Nicolas Baverez 執筆的社評文章(Chine : le grand bond en arrière vers l’autarcie)稱,中國投資優先於消費,造成了巨大的工業產能過剩,中央和地方政府為此提供了大量補貼,即便是地方政府負債纍纍,有些甚至無法定期支付公務員工資。由於國內需求疲軟,過剩產品只能通過出口找到銷路。中國產品傾銷全球正在激起西方和南方國家的保護主義浪潮。世界經濟的主要中心,包括歐盟,現在都在實行與中國脫鉤的原則,以懲罰中國的掠奪性做法,對其產品徵稅,甚至禁售,就像美國針對中國電動車所做的那樣。
路透社7月30日的報導認為,在解除三年的疫情防控限制措施後,中國官員曾希望通過刺激工業部門來穩定就業市場,進而帶動工資和消費增長。但實際情況是,工業產能擴大引發了價格戰和成本削減競賽,導致工資水平下降,就業更不穩定,加劇了消費者因房地產市場低迷而承受的痛苦。
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說,「政府瞭解國內需求疲軟。」
北京當局最近幾週已釋出信號,表示下半年將轉向更為支持性的政策立場。
中國央行上週出人意料地降息,表明北京當局正試圖加大貨幣刺激措施的力度來支撐陷入困境的中國經濟。
另外,中國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通過超長期債券發行籌集的資金,將直接向地方安排用於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計畫,其中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品是重點領域。
儘管重新發行債券的規模和影響不大,但這一舉措被視為北京當局越來越關注接近歷史低點的消費者情緒,並願意嘗試不屬於常規供給側刺激工具的措施。
對於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中共政治局重申了現有政策目標,表示中國將繼續支持未完成項目的交付,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中國官媒新華社援引本次政治局會議內容報導,會議強調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將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並加大力度解決食品安全和社會保障等問題。
多省份經濟不達標 內需不振消費不足問題突出
截至7月24日,中國有23省市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其中7個省市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年度預設目標,16個省市GDP低於年度目標。在未達標的省市中,海南、西藏、湖南、雲南、廣東和新疆的增長幅度,低於年度目標超過1個百分點。海南上半年GDP增長率只有3.1%,遠遠低於其年度目標8%。
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今年上半年GDP年增率僅3.9%,遠低於年度目標5%。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房地產萎縮明顯拖累廣東經濟,尤其是家電、家居、建材等行業。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分析上半年經濟情勢時稱,經濟成長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目前經濟運作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
這些共通性問題反映在各省份上半年成績單中,最顯著的體現是內需不振、消費動能普遍不足。
中國今年上半年全國的平均消費成長率為3.7%,在23個省市中,有8個低於這一水準,8個中還有3個出現消費萎縮狀況:天津、上海和海南,它們分別年減2.1%、2.3%和6.2%。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天騁分析,目前中國內需不足,是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應加大部署以提升內需為目的的經濟政策,在需求端給予更多經濟成長動能,同時加快恢復市場預期,讓中等收入群體敢於消費。
上半年中國105.6萬家餐飲企業倒閉 消費萎縮
據中國商業查詢信息平臺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1-6月,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量也達到了105.6萬家,其中,吊銷10,471家、註銷了1,045,678家。
殘酷的數據背後,反映出餐飲業今年以來正經歷嚴峻的挑戰。
近期,中國大陸媒體走訪調研發現,廣州、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的熱門商圈、街區,餐飲店連片倒下、空置率高企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更殘酷的是,倒閉潮或許才剛剛開始。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大部分餐飲店的業績都不理想,如果暑期餐飲旺季消費不達預期,還會有一大批餐飲店倒下。
在2022年,對中國實體餐飲而言,可謂遭受重創,北京當局的「清零」防疫政策在中國大陸各地實施,時常封閉街區、以至封城。在封控和堂食之間的政策反覆變化,就扼住了許多餐飲企業命運的喉嚨。街邊倒閉的夫妻店,極限承壓的連鎖品牌,擔憂的顧客,瘋狂的外賣......一筆一筆地勾畫出了這個防疫政策裡的眾生相。
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2022年共有51.9萬家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
疫情2020-2022這三年時間,中國有超170萬家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超過了過去十年註銷吊銷數據的總和。
然而,在2024年上半年,就有105.6萬家餐飲企業倒閉,表明內需低迷、消費不振,中國經濟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