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畫像和楷書作品〈還示帖〉宋拓本。(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鍾繇(151~230年),字元常,三國時期魏國潁川人。漢末官至尚書僕射,魏明帝時進太傅,人稱「鍾太傅」。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的老師,中國書法史上,由隸書進入楷書轉形時期的著名書法大家。
屢立戰功 位極人臣
鍾繇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聰慧過人。東漢舉孝廉出身,助漢獻帝東歸洛陽,受冊封為東武亭侯。得曹操信任,任司隸校尉,鎮撫關中。官渡之戰時送二千餘馬匹給曹操,曹操稱譽「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曾降服單于,屢立戰功,曹操表封為前軍師。曹操受封魏公後,鍾繇任大理,掌管刑獄。其後,曹操進爵魏王,鍾繇又遷相國。
曹魏代漢後,鍾繇屢受加封,以太尉之職和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列「三公」,位極人臣。甚受曹丕嘉許,稱三人為「一代之偉人」。當時鍾繇膝蓋有疾,華歆亦年長多病,特別被允許朝見時坐車,由虎賁衛士抬上殿就坐,開了後世三公患病時受到特別優待的先例。
各體兼擅 楷書鼻祖
在中國書法史上,三國時期是漢字演變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鍾繇既是政治家,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書法造詣深厚,各體兼擅,自成一家,尤以小楷為最。因酷愛書法,和一樣喜愛書法的丞相曹操關係極佳,經常與之討論書藝。據說楷書就是由他最先衍化出來的,後世尊稱「楷書鼻祖」。
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筆法傳授人名》有言:「蔡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其書體稱「鍾體」,又和徒孫王羲之並稱「鍾王」。
鍾繇的小楷形體微扁,自然質樸。點畫厚重,仍深具隸意,顯得格外高古,非一般人所能及。唐代著名書評家張懷瓘評:「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
根據南朝劉宋時人羊欣《採古未能書人名》說:「鍾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祕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銘石書」指正楷,「章程書」是隸書(八分書),「行押書」則是行書。可惜鍾繇的書法真蹟到東晉時已亡佚,今日所見「五表」、「六帖」和「三碑」均為臨摹本或偽書。
鍾繇〈宣示表〉古雅質樸,富波磔意趣。圖為〈宣示表〉墨拓本。(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褚遂良認為鍾繇〈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圖為〈宣示表〉墨拓本。(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其中,〈宣示表〉、〈薦季直表〉、〈調元表〉、〈力命表〉、〈賀捷表〉(又名〈戎路表〉)「五表」,是現存鍾繇書法中藝術性最高的作品。〈宣示表〉古雅質樸,富波磔意趣。結體和風韻皆已確立楷則,促使楷書到唐代邁入全盛時期。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認為「〈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但存世僅見刻本,始見於《淳化閣帖》,後世翻刻本眾多。元代陸行直讚譽〈薦季直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蹟」。
勤奮學書 軼事數則
相傳鍾繇幼時跟隨族父鍾瑜去洛陽,途遇算命師,告知孩子有貴人相,但會遇上水難,需要多加小心。果真還沒走完十里路,過橋時馬匹受驚嚇,鍾繇落水差點淹死。鍾瑜因算命師預言成真而資助鍾繇學習。
鍾繇自小聰明,喜歡書法。少時曾跟劉勝入山東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三年,功力大增。他勤奮學習,用功不輟。白天和朋友席地閒談時,常一邊聊天,一邊畫地練字;晚上睡覺時,腦子裡也都是書法,就用手指在被子上不斷比劃練習,連被子都常被劃破了。
還有一個極可能是虛構的故事,卻為後人津津樂道。說鍾繇在韋誕家中見一卷蔡邕的書論《九勢八字訣》,因甚為愛慕,請求韋誕借他,未獲同意。他鬱悶痛恨,急得捶胸嘔血,曹操以五靈丹救之。韋誕去世後,將此寶書殉葬,鍾繇暗中命人掘墓盜之,終日鑽研,從此筆法更為神妙。但韋誕死時,鍾繇已經去世二十幾年了,因此,此事真實性頗受質疑。
鍾繇一生勤奮學書,活到近八十高壽。影響後世甚鉅。包括王羲之父子、顏真卿、黃庭堅等書法家都吸收了鍾體的書風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