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特工閻又文(左2)潛伏在傅作義身旁,甚至在《綏遠和平協議》上,代表國民黨部隊簽字。(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翻查國共百年歷史,就會知道當時的國民黨為何要大力反共,起因就是中國大陸被赤化後,退守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才赫然發現共產黨很早就滲透進了國民黨;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直至1949年退守臺灣)當時的國防部就有劉斐、郭汝瑰兩大間諜,戰場上還有韓練成、吳化文兩大間諜,最後國共和談的國共分別派出兩名談判代表;但在國民黨派出的兩名代表中,其中的閻又文還是共產黨員,共產黨滲透的如此之深國民黨卻渾然不覺。
這也是為何中國國民黨蔣介石委員長領導對日抗戰八年的浴血奮戰後,在中國大陸的執政權還是被中共竊取的主要原因,僅能在臺灣這一小島上繼續施行國父三民主義的民主理念。
百年國共內戰史
國民黨於1919年成立,共產黨於1921年成立,回溯到1949年以前,國共內戰史可分為兩次合作、兩次戰爭,分別是先合作再戰爭,再合作又戰爭。
第一次合作發生在1924年到1927年,當時國父孫中山主張聯俄容共,孫中山於1925年逝世,1926年蔣中正誓師北伐,以鮑羅廷為首的共產國際及國民黨內的左派人士反對北伐,自1926年10月起在上海、寧波、杭州、重慶、南昌、福州、廣州、廈門、南京等地組織工人發起武裝暴動,最終國民黨決定清黨,清除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員,清黨時間發生在1927至1928年間。
國共內戰第一階段:1927年~1937年(日軍侵華前)
國民黨清黨後,共產黨員逃竄,1927年8月1日凌晨以朱德、周恩來為首的共軍向南昌國民革命軍進攻,南昌暴動後1928年1月朱德又再發動湘南暴動,同年4月率眾上江西省境內的井岡山,並在江西省吉安市寧岡縣礱市與毛澤東會和,簡稱紅軍。
第一次國共內戰的具體時間點發生在1930(民國19年)至1935年(民國24年)間,國民黨稱五次圍剿,針對的正是江西蘇區的紅軍,期間還發生了日軍侵華,國軍兵分兩路既要北上抗日還要南下剿滅共軍,前四次圍剿紅軍失敗後,第五次蔣中正接受德國顧問的指導決定率五十萬大軍親征,以碉堡戰術(亦稱梅花戰術)攻入蘇區,前後約一年的時間。
第五次剿匪成功後,江西蘇區潰敗外逃,紅軍有30萬人外逃,最後逃到陝北僅剩3萬人,這也就是中共宣傳的所謂「長征」的由來,實為想逃竄到新疆投靠蘇聯,卻被擅於統戰宣傳的中共講成是「北上抗日的長征」,事實很清晰:日軍侵擾是在華北(1931年~1937年,日軍從東北擴散至華北,並講占領地區稱作是「華北五省特殊化」),何來西北抗日之長征?逃竄的路線與日軍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想讀者應該明白這很顯然又是一樁歪曲歷史事實的統戰大謊言。
第五次蔣中正親率剿匪成功後,最終紅軍逃至延安,蔣中正又派了兩支部隊包圍,分別是東北軍張學良和西北軍楊虎城的部隊,但這兩支部隊都被中共滲透並統戰成功,釀成了1936年底所發生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蔣中正被迫簽下停止剿共的協定。不久,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發動戰爭,正當國民黨也決定全面抗戰之際,身處劣勢的共產黨於同年9月又做了極高明的統戰宣言,全名為:「共赴國難宣言」;蔣中正也被形勢逼的不得不同意這「共赴國難」的美麗謊言,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於是將共軍收編為國軍,這也就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由來。
不過,從1937年洛川會議的歷史文件中可以證實,毛澤東真正的想法並不是要團結合作抗日,此時毛澤東訂的共產黨方針是:一分抗戰、兩分應付、七分發展;毛澤東強調是要讓蔣介石(陸稱蔣中正為蔣介石)去抗日,共產黨躲在國民黨後面大玩日、蔣、共三國關係,要推蔣介石去火拼消耗國民黨的戰力、怕的是蔣介石不抗日回頭打共軍,還說:現在要讓日本占領中國領土越多越好,這樣才能大大削弱蔣介石的軍力。
當時,國民政府兵力約四百萬,正規軍是150萬到180萬,地方軍隊約240萬。
趁國民革命軍8年全面對日抗戰期間,共軍也擴大至400萬上下(正規軍擴充至90萬到120萬人,民兵是260萬到300萬),並建立了19個邊區政府,統治了將近一億人口(中國當時人口四億),統治範圍內可徵兵、徵工,還可抽稅,又伏擊地方團練拉壯丁、伏擊地方游擊武力拉壯丁,共軍自稱是「國中之國」,共軍比國軍是1比1.1,旗鼓相當,無怪乎臺灣學者明居正直言,一國兩制其實不是鄧小平發明了,早在1949以前共軍以行割據之實就已具體施行一國兩制了。
不僅如此,從國軍將領寫下的諸多回憶錄中可以證實,共軍也伏擊國軍,國軍在第一線攻打日軍,後面卻有槍聲響起;常常是國軍舉起軍旗要撤退之時,從後面被八路軍的一排槍掃下去,國軍軍旗倒下。
不抗日的歷史事實,在毛澤東私下的選集中也可以得到佐證。1949年中共竊取中國大陸後,日本政要多次訪問中國並向毛澤東親自致歉,毛澤東反過來表示感謝:謝謝日軍當年侵華,中共才有今天。
國共內戰第二階段:1945年~1950年(日軍投降後)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國軍和共軍都準備要去接收曾被日軍占領的地區,偏偏此時蘇聯軍隊又兵分4路從東北、海參威打進來,並拿下東北。此時的蔣中正援請美國幫忙,以艦隊運補繞行3至4個月後才勉強從營口登陸,雖然此時蘇聯軍隊已大部分撤退,但迎面而來的卻是林彪軍隊……一夜之間蘇聯把接收到的所有關東軍裝備、武器、彈藥庫和一部分空軍通通交給了徒手出關的林彪軍隊,蘇聯還硬塞給毛澤東1500門大砲,並派柯瓦廖夫親自指揮蘇聯紅軍及林彪軍隊,以重炮與國民革命軍作戰。此次戰役,國民革命軍損失了約有4、50萬人,這也就是國共第二階段內戰中的第一次東北戰役。
第二次的徐蚌會戰(陸稱淮海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此次戰役在雙方快要決戰之際,在三個副司令官中卻有兩個副司令官在第一線作戰現場帶2萬兵力直接投共,這兩個司令官分別是何基灃、張克俠;不僅如此,最後國軍主帥黃維決定率領四個師(共4萬兵力)從雙堆集的東南方進行突圍,千鈞一髮之際,其中的110師長廖運周,竟連夜將黃維擬定的軍事計畫通知二野,也就是劉伯承、鄧小平的二野部隊;此役共軍占領長江以北地區(當時中華民國定都南京)。第三次的平津戰役,發生在1948年12月5日到1949年1月31日,其中天津戰役的陳長捷率20萬人打得十分出色,但北平卻連打都沒有打就投降了;北平國民黨守將傅作義在共產黨女兒傅冬菊滲透統戰之下,舉50萬大兵直接開城投降,共軍占領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中共戰史也紀錄:兩軍50萬大軍對峙,我們隨時隨地了解對方最高統帥的心理狀態跟變化,這是古今戰史實屬罕見。
每次會戰國軍分別都損失了4、50萬人,三次國共大戰國民革命軍總計損失了150萬主力部隊。
七七事變之前,蘇聯就從東北、新疆侵略,日本亦從東北打進,東北成了日蘇相互爭搶的地區。當時大時代的背景是1946年美蘇對抗已漸成形;1947年國共內戰;1948年下半年柏林危機爆發,西柏林被封鎖。值得深究的是,蘇聯KGB高階將領在蘇聯瓦解3年後的回憶錄中記錄了史達林與毛澤東訂定的密約:史達林在德國發動柏林危機、毛澤東在中國大陸與國民革命軍發動內戰,以轉移美國對中國的幫助,讓美國騰不出手來介入中國事務、幫助中國。
結語
1949年2月,周恩來和來西柏坡的鄧寶珊、傅作義(右二)合影。(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1949年大陸淪陷後,國民黨退守臺灣,當時的國民黨還打著剿匪反共大旗、光復大陸的口號,直到1991年中華民國宣布內戰結束,宣告動員戡亂時期結束、戰爭狀態結束,不視中共為叛亂,而是和平競爭的中國人政權。但中共到現在為止,仍把兩岸關係視為「尚未結束的內戰」。
精研國共戰史的臺灣學者明居正分析,中共用的最厲害的其實不是中共宣傳的建黨、武鬥或統戰,而是間諜。據他分析,中共目前對臺灣採文宣、統戰、間諜並進,武鬥擺在最後,期以傅作義「兵不血刃」的北平模式結束這一場中共眼中「尚未結束的內戰」。而今,中外人士、朝野各界如能屏棄黨派成見,痛定思痛好好研究國共內戰史,中華民國又怎會再重蹈覆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