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最有名的「紅杏出牆」詩,無疑非南宋葉紹翁的那一篇《遊園不值》莫屬。此詩云:「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遺憾的是,「紅杏出牆」卻被誤讀千年。怎麼說呢?它的本意並非現代人認為的——不正常男女關係及背叛婚姻。
如今我們提到「紅杏出牆」,會怎麼想?大概立馬會想到出軌這一類不好的詞彙。換言之,如今的「紅杏出牆」,代表著「越出常理的情愛」,屬於不正當男女交往。可是,它到底是怎麼被誤讀的,筆者並不清楚,只知道它的原意,其實非常的優美和高潔的。
最早的「紅杏出牆」詩
作者是晚唐詩人吳融:其詩《途中見杏花》云:「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曙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皇州。」
怎麼賞讀呢?以杏花怒放為感興的發端,讚美帝鄉。
全詩流露出的是對帝鄉無限的思念之情。這首詩中的「紅杏出牆」,僅僅是詩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鄉情緒的媒介而已,而不含有言外之意。
後來的「紅杏出牆」詩
金代劉豫的《杏》:「竹塢人家瀕小溪,數枝紅杏出疎籬。門前山色帶煙重,幽鳥一聲春日遲。」這是一篇寫實景的代表作。
陸游也寫過一首《馬上作》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陸游的這首詩比葉紹翁的稍微早幾十年,但在寫景上與葉紹翁頗為相似。從時間先後來看,貌似葉紹翁效法了陸游。但從韻味和意境來看,陸游的詩其實不如葉紹翁的《遊園不值》。
葉紹翁其詩的妙處
《遊園不值》一詩,已經被選入《千家詩》,其選者曰:「詩題『遊園不值』,意思是詩人去朋友的花園遊玩,可園主人不在,園門緊閉,只能欣賞到牆頭伸出園外的一支紅杏,並由此而得此詩。前兩句寫詩人高興而來但叩門不開頗為掃興,後兩句得來十分珍貴,一個『關』字,一個『出』字,卻使情緒急轉直下,失望中忽見濃濃春景,不覺一喜。同時,也向人們昭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頑強的生命力,勃勃生機是很難禁錮扼殺的,詩文妙趣橫生,活潑感人。」
雖然可以如此解讀,但常言道「詩無達沽」,尚未切合作者人品及其追求,需要重新解讀。
《遊園不值》的詩意是這樣的:
在初春某日,詩人來探訪友人。在輕輕敲了幾下門卻無人應答之後,那門前如綠絨的青苔,被他的木鞋踩出了斑駁的印痕。在主人家的花園徘徊許久,正當作者準備離去時,卻在不經意間看見花園一角,有一枝紅艷艷的杏花,從牆頭伸出園外。
詩中的「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詩人想拜訪朋友,但朋友不在家。想必是他愛惜美景不願分享,遂緊閉園門,關住了無限春色好獨賞;但美景乃是天地一部分,如同陽光般是萬物共用,因此「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二句寫詩人想去訪問一位隱士園亭,但在輕輕敲門後,隱士的小院柴扉仍沒有打開。詩人進一步推敲:或許是擔心遊客的「屐齒」會踩傷他家的青苔吧!此處是暗指主人不願意就俗。
「蒼苔」二字也重要。《陋室銘》有云:「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採用劉禹錫這一聯想,下一個句意就明顯起來了。「紅杏出牆」不僅是寫景,還具有韻外之意:「你的品德修養深厚,聲名遠播,就像這牆頭的紅杏一樣,是遮掩不住的。」
換言之,「紅杏出牆」既有對隱士品德的讚賞和敬仰,又有對隱士拒不見客態度的善意警醒。首尾照應,意脈貫通,可謂深有意味。
看完上述所言,終於清楚問題在哪裡了吧!杏花是充滿著美好與故事的植物,或許有太多詩詞將杏花比喻為女子,進而衍生出現代人認為的不正常男女關係之意。所以說,「紅杏出牆」一開始就不是貶義或中性詞,反倒具有極其優美的詩歌藝術意象,這就需要大家正確解讀和傳承,而非調笑和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