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是中共為了宣傳而撒的謊,漏洞百出。圖為紅軍時期的瀘定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飛奪瀘定橋」是撒謊。這早就不是秘密了。我們要探究的是為何撒這個謊?鄧小平說:「這只是為了宣傳,我們需要表現我們軍隊的戰鬥精神。」這是他1982年親口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列津斯基說的:「其實沒有打什麼仗。」
原來如此:只是為了宣傳,表現共產黨軍隊(紅軍匪幫)的戰鬥精神。長不高的鄧小平不僅直率,而且言簡意賅:只是為了宣傳,表現紅軍的戰鬥精神。
「其實沒有打什麼仗。」這就是其實沒有什麼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只有軍隊宣傳幹事編寫的故事。飛奪瀘定橋,只是為政治宣傳而捏造出來的謊言。
「飛奪瀘定橋」被納入「長征」這個彌天大謊後,就非得不斷編故事不可。(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當然,紅軍走過的路還是有。這好比共產黨盡說鬼話,但還是要有毛澤東、鄧小平這些人的身體和嘴巴,吃喝拉撒這些人事還是免不了的。否則人鬼兩界全亂套了,人類世界也就沒必要存在了。也就是說,共軍宣傳幹事筆下大渡河河邊安順場,坐船渡江的劉伯承和聶榮臻的右路軍還是有的,只是沒有什麼戰鬥。
所謂飛奪瀘定橋的瀘定橋戰鬥,說白了,就是當時中共中央紅軍林彪左路軍從瀘定橋過的大渡河,帶著王開湘、楊成武等人,從沒有敵軍守衛的鐵索橋走過。就這麼檔子事,後來因為被納入「長征」這個彌天大謊,就非不斷編故事不可了。
「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在5月29日凌晨6時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橋東面有兩個營的守軍,橋板也已被守軍收去。戰前雙方有喊話,紅軍方面向川軍說:我們是北上抗日的,請你們讓開路,不想和你們打。川軍方面回應說:你們有本事就長翅膀飛過來。由一營二連廖大珠為首的22人的突擊隊,突擊隊員腰插手榴彈,駁殼槍,後背一把大刀,冒著槍林彈雨,攀踏著鐵索強攻前進。他們後面是三連,每人抱一塊木板,在後面鋪木板。三連的後面是全副武裝的一連,準備最後時刻拚死衝擊。當突擊隊員到達河對岸時,守軍點燃了堆放在橋頭的澆上煤油的木板,突擊隊員不懼燃燒的火焰,衝到岸上,後續部隊也隨後跟上,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消滅了守軍,奪占瀘定橋,22名突擊隊員楊成武回憶都活了下來,而瀘定橋紀念匾則記載有4名隊員陣亡。」這段文字就在維基百科上。
上面瀘定橋戰鬥的故事約300字,稍稍細心讀一下,就會發現這絕非林彪部隊過瀘定橋的真實歷史,純屬宣傳幹事或者通訊員編寫的故事。編的痕跡太明顯,經不起如此質疑:橋東面兩個營是哪兩個營?軍隊番號、營長姓名是什麼?這兩個營屬於川軍那個軍?是從那裡調防過來的?1935年日軍在華北,中央紅軍跑四川來抗什麼日?如果是借道,說清楚了,川軍為啥不放行?22人的突擊隊,人數不多,這麼輝煌的戰績,為什麼不一一列出他們的姓名和軍職?可以說,編寫上面文字的宣傳幹事們說不清楚這些問題,回答中一定支支吾吾、漏洞百出。
所謂飛渡瀘定橋,就是睜眼編瞎話,而且瞎話沒編圓。看資料:天塹大渡河,喜馬拉雅山融雪捲起的奔騰咆哮的激流,漩渦密佈,河床佈滿尖利的岩石,無法涉水。瀘定橋建於十八世紀初葉,是四川通往西藏的一座雄偉的吊橋,全長一百零一公尺,寬兩公尺多,十三根鐵索連接東西兩岸,九根作橋底,上面鋪著木板做橋面。紅軍過河時,橋上無板只有鐵索。我們用腦子想想,楊成武們能咋過?
紅軍飛奪瀘定橋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看戰前紅軍和川軍的喊話,紅軍是在江西戰敗了被攆出來的喪家之犬,從江西到湖南再到貴州、雲南、四川,完全就是逃命的心理,跟川軍交戰前會喊「北上抗日」這種沒有意義的話?當然不會。打仗是槍彈下闖活命的,跟川軍喊這些可笑的話,心理上就輸了,仗還能打嗎?林彪會讓他的紅軍這麼瞎喊嗎?再說川軍如果真是守衛目的明確,就是要在大渡河邊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喊話中擺明了是要拼本事,槍林彈雨中22名槍全別在腰上的突擊隊員居然都走過了無板的鐵索,怎麼可能?除非這兩個營官兵全都被隔空點穴定住了。如果林彪或者他的軍隊中沒有這樣的高人,不要兩個營,一個槍法好的人就可以擊倒這22個「人靶」。摸槍打死過麻雀的人都能做到。
常識說明,沒有瀘定橋戰鬥,沒有飛渡。根本就沒有奪橋這回事。我們知道,謊言必有漏洞。所以,為掩蓋漏洞就會編更多的謊言。再瞧維基百科上的文字:
「根據2003年當地86歲的老人李國秀老人的目擊陳述,他看到有22個紅軍過橋,老百姓在前面帶路,紅軍跟在後面,幾個老百姓被國民黨擊中掉進了河裡,橋上沒有木板,只掛著鐵鏈。」這個李國秀「看到有22個紅軍過橋」,這個數字他是一一數來的嗎?他怎麼會有看人就數數字的習慣?李國秀18歲時記下的數字,居然隔了68年還記得,莫非他一輩子就為作這個證而活?既然橋對面有敵人,工農子弟兵紅軍怎麼會讓老百姓擋子彈?川軍的子彈怎麼能把老百姓打下河,卻打不下後面的紅軍呢?這個謊言又沒編圓,於是接著再編:
「有分析認為,當時駐守對岸的川軍劉文輝部隊裝備落後。紅軍在火力上有著壓制性的優勢。因此,紅軍只遇到有限的抵抗,並且守軍的抵抗很快就瓦解了。」既然川軍裝備落後,也沒防守和殲敵的頑強意志,戰前怎麼會喊話要比本事?如果劉文輝根本就沒打算阻止紅軍過路,也就沒必要派兵駐守瀘定橋。這才是實情。
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採訪陝北,斯諾看了毛澤東給的《飛奪瀘定橋》後再創作出對外宣傳用的虛假故事。(網絡圖片)
查看百度百科「飛渡瀘定橋」的詞條,很容易看出這個故事純屬杜撰,起因於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採訪陝北。毛澤東和楊尚昆聯署命令發起對外宣傳和向外國人募捐的徵文,紅一軍團政治宣傳科科長彭加倫寫的《飛奪瀘定橋》很生動,被斯諾採用。斯諾看了毛澤東給的《飛奪瀘定橋》後,給予了再創作:
「木板有一半給抽掉了,從岸邊到河中心只剩下光溜溜的鐵鏈。在東岸的橋頭,敵人的一個機關槍陣地正對著他們,它的後面是由一團白軍把守的陣地……誰能想到紅軍會發瘋似的試圖從光鐵鏈上過河呢?可是紅軍卻偏偏這樣做了……頭一個戰士中了槍,掉到下面的水流裡,第二個也掉下去了,接著是第三個……敵人把煤油扔到橋板上,橋板開始燃燒起來。這時,大約有二十名紅軍戰士用雙手和膝蓋匍匐前進,把手榴彈一個接一個地扔進敵人的機關槍陣地。」
斯諾(右)1960年訪華與毛澤東、劉少奇談話。(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匍匐前進過無板的鐵索橋,還扔手榴彈。天!我負重走過鐵索橋N次,都沒這功夫。華裔英國人張戎在其《鮮為人知的毛澤東》一書中也懷疑。摘要如下:
紅軍五月二十九日到達時,瀘定橋沒有國民黨軍隊把守。長征故事中說的守橋的國民黨二十四軍第四旅李全山團,其實駐在遠處的化林坪一帶。駐紮瀘定的步二旅在紅軍到來前就被派去五十公里外的康定。有西康地區專員六月三日的通報——步二旅「集中康城附近」——證明。當時國民黨無數通訊沒有一份講瀘定橋打了仗,只提到紅軍在去瀘定橋的路上和離開瀘定橋之後,有幾次小型遭遇戰。離橋不遠的天主教堂,一位九十三歲老太太,頭腦十分清晰地記得紅軍當年「陰一炮,陽一槍地打過去」,然後「慢慢過完橋」,過橋時「沒有打」。有兩三個人命喪此橋,朱德夫人和九十三歲老人都說是紅軍修橋時失足掉下去的。
過橋時紅軍沒有一人傷亡。首批過橋的二十二名戰士,在六月二日過橋後,每人得了一套列寧裝、一枝鋼筆、一個碗和一雙筷子。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受傷。其他紅軍過橋時也沒有傷亡。周恩來問過橋的指揮官楊成武:「人有沒有受損失?」當聽說沒有時,周又問:「一個都沒有?」答覆是:「一個都沒有。」
共軍最會忽悠,如玩魔術。《戰士報》第186期編出劉伯承右路軍強渡大渡河的故事,林彪左路軍就有了楊成武(王開湘)團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彭德懷部彭雪楓團覃應機偵察連12人奪得的故事。於是,所謂瀘定橋戰鬥的故事就有了紅一軍團楊成武紅四團和紅三軍團彭雪楓紅十三團兩個版本:一個是楊成武部下二連連長廖大珠率領22名突擊隊員奪取的,由於彭加倫和楊成武會宣傳,毛澤東就給了斯諾這個版本;第二個是彭雪楓部下偵察連指導員覃應機帶領12名勇士奪取的,這個版本最早報到黨中央,1935年就由陳雲帶去蘇聯。
也就是說先過瀘定橋的是彭德懷紅三軍團的紅13團彭雪楓下的偵探連,實際上橋對岸沒敵軍,也就沒戰鬥,為了忽悠共產國際,1935年陳雲帶去了這個比較有經濟學特色的故事版本。但1936年為了忽悠美國記者,結果就弄成林彪部隊廖大珠的22人。1946年,彭德懷被一位英國作家問起,怕說漏嘴,就推說「記不清了」。而記得清楚對岸敵軍的彭加倫說有兩個旅,楊成武說有兩個團。邏輯學告訴我們,這兩種對立的故事版本,完全可能同假。
1935年蔣介石是在驅趕紅軍進四川入西北,而不是要消滅,那是他統一西南、西北的軍事戰略。鄧小平說瀘定橋沒戰鬥,實際上也隱含安順場無戰鬥。他實際上在告訴布列津斯基:其實沒有什麼長征。因為沒有打什麼仗,所以所謂「搶渡湘江」、「四渡赤水河戰役」、「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臘子口戰役」,跟《紅岩》作者編故事一樣,全都如同男人生孩子。
沒有長征,有的是長逃(竄)。「長征」從頭到尾是紅匪蒙人和洗腦的政治宣傳。「其實沒有打什麼仗。」這句話包含了中共紅軍長征的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