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上海虹橋機場旅客。(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2月4日訊】最近半年以來,中國政府陸續推出與十多個歐洲及亞洲國家的旅客免簽入境政策。在中國經濟下行、亟需吸引外資的同時,海外旅客到訪中國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免簽政策又能否成功刺激更多觀光客或商務客前往中國呢?
今年一月,中國政府陸續宣布將對愛爾蘭及瑞士單方面免簽證,對新加坡則是開放三十天相互免簽。此外,自今年3月1日起,中國和泰國也將開放對雙方公民永久互免簽證措施。中國政府取消簽證、打開邊境在過去幾個月成為了一種趨勢,半年來,中國已對文萊、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國遊客開放了免簽政策。
不過,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2023年,外國旅客的出入境人數為3547.8萬人,比2022年的447.3萬人增加了將近7倍。但這一官方數字,依舊遠遠不及2019年疫情前9767.5萬人次的水平。
海外華人:前往中國受到公安嚴密監視
外國籍人士對於前往中國感到猶豫,不乏是因為機票高昂、沒有中國手機號碼抵達後生活不便,以及必須受到當局的密切管控。
身為澳大利亞公民的楊先生就此告訴本臺記者:「我最近回過中國,最大的不便是境外的信用卡在中國寸步難行,而中國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寶都需要用中國國內的微信賬戶才能安裝。而且沒有中國國內的手機號碼,連出租車都沒法叫,每次都需要讓別人替我叫。」
楊先生繼續說道:「還有一個問題是去派出所做住宿登記,登記後很快居委會幹部就上門來核實,而且還故意告訴我曾經幾點離開過住處。無非就是警告我:公安局在嚴密監視著我的一舉一動,故意給我壓力。」
楊先生表示,不僅他本人受到中國政府的密切監控,與他有接觸的工作夥伴也因此受到當局的注意:「我在中國用我的澳洲手機給一位浙江女老闆打了一個電話,商討合作的可能性。打完電話後幾個小時,該位女士就被警察叫去了派出所。警察告訴她說這是一個境外詐騙電話,還做了筆錄,嚇得她再也不敢接我電話了。......去中國的經歷讓我精神壓力很大,也比較恐懼。我認為應該盡量避免去中國,那是一個歇斯底里的國家。」
機票價格高昂影響旅客訪中意願
在美國工作的Angela接受本臺採訪時也告訴記者,現在從美國飛往中國的機票價格相比疫情前依舊高昂,使她對於回國有更多的猶豫:「現在回中國的機票價格雖然有回落,但是比起疫情前依舊很高,這會影響我回國的意願。我上個月回去了一趟,基本都待在大城市裡,所以生活上還算便利。」
Angela表示,相比她3年前回中國的經驗,現在中國政府對於民眾的管制更嚴格:「讓我覺得很不方便的一點是,去任何地方都要查驗身份信息,坐高鐵需要、景點預約門票需要,甚至註冊共享自行車帳號也需要。這麼做的目的估計是想信息收集跟管制,捕捉每個人的行蹤,但是這樣做很煩人。」
在美國經營旅行社的蔡小姐也告訴本臺記者,基於政治問題,現在中、老年的海外華人對於前往中國旅遊意願不大,他們主要是前往南美洲、歐洲、中東及非洲旅遊:「不是說我們不做中國市場,現在不是對的時間,不是很合適,不管是政治還是其他因素。客人要回去他們自己回去,飛機票會承擔比較貴。然後,不會鼓勵客人去中國某某地旅遊,那絕對不是現在這個當口,那要等好多年以後。」
中國開放免簽成趨勢?學者:北京意在重塑國際形象
與此同時,外界關注中國政府目前積極開放邊境的背後原因是什麼?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國際經濟的高級研究員萊利.華特斯(Riley Walters)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北京當局是想透過免簽證政策改善與各國的關係,並增進吸引外國投資:「北京正在努力與國際社會建立信任,經濟和股市放緩使得中國對外資的需求很高,放寬簽證限制也將有助於旅遊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表示,新加坡和中國在疫情過後於今年重新恢復免簽,是想提倡旅遊及吸引外國商務旅客。同時,綜觀中國開放邊境的趨勢,他認為這代表北京當局希望透過免簽政策在外交上重塑已開發國家對中國的印象:「因為在疫情前後,它(中國)因為戰狼外交等等在這些地方(已開發國家)的形象有點差。它(中國)從去年對歐洲、澳洲希望重新表示善意。」
北京開放多國免簽吸引外資學者:恐成效不彰
那麼,隨著免簽政策的落實,北京是否能如期吸引更多的外籍投資者前往中國呢?
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歐洲全球研究中心的拉爾夫.韋伯教授(Ralph Weber)就此告訴本臺記者,北京透過免簽政策吸引商務客的效果將相當有限:「投資者對前往中國感到猶豫,是因為他們感到不安。他們擔心中國的當前局勢,像是反間諜法。所以免簽證政策所創造的影響力無足挂齒,我無法想像一個瑞士商務客會覺得‘哇,我現在不用為中國簽證付錢了,所以我要去中國投資’,邏輯不是這樣的。"
韋伯還補充說:「外國商務客會對免簽證感到開心,這為他們的商業操作帶來益處。但是,中國對瑞士的簽證申請費在2023年便出現降價,從70瑞士法郎降至45瑞士法郎。當時大家都在說,有哪個商務客會覺得‘現在申請費少了25法郎,所以我決定要去中國看看’?對商務客而言,這根本不算什麼錢。總的來說,我不認為免簽證能夠成為商務客前往中國的重要誘因,我也不認為這項政策能幫助中國當局取得希望的成果。"
華特斯對此也抱持相近的看法。他指出:「簡化商務旅遊的手續並不能緩解外國投資者的主要擔憂,讓投資者對在中國開展商務躊躇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不明確的監管、政府對本土競爭產業的支持,以及當局對外國公司越來越強烈的惡意。」
擔憂人身安全外國學者不敢前往中國做學術研究
另一方面,北京當局在近幾年加大國內社會管控的舉動,也降低了外國學者前往中國進行學術研究的意願。
韋伯就此告訴記者:「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之間有很多討論,大家都有點不安,不太確定前往中國做學術研究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對我而言,前往中國不是個選項,因為我做的研究涵蓋中國政府如何透過統一戰線宣傳、影響外國政治。當時,中國駐瑞士大使館還對我的研究表達抗議。」
韋伯說:「這讓我對於前往中國變得很小心,我也擔心如果前往中國,和我見面的人會因此遇到麻煩。這不僅是對自身安全的考量,也是在考量到中國後,會對當地的同事以及朋友帶來什麼影響。我想我的經驗不是一個個案,很多研究中國的學者都面臨類似的問題。"
2020年12月,韋伯針對中國當局在瑞士的政治滲透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的使領館透過與當地華僑以及演藝人員互動,運用他們的影響力進一步形塑瑞士公民社會對中國的印象,以及引導瑞士民眾在新疆、西藏、臺灣等敏感議題上的看法。
在報告發布後不久,中國駐瑞士大使館便以聲明表達抗議。中方使館表示,韋伯的報告是對北京的「惡意詆毀和造謠」。聲明中寫到:「報告充斥了‘陰謀論'、‘滲透論’等荒謬論調,對於廣大旅瑞僑胞合法權益造成傷害,並破壞中瑞兩國之間的正常交往和合作。對此我們予以強烈譴責,並堅決反對。」
莊嘉穎則指出,由於中國當局對國內社會的管控力度日趨加劇,導致海外學者前往中國進行研究的成果受限,這也使得外國學者前往中國做田野調查的意願降低:「作為外國人,要得到(研究)資料似乎更不容易。我是還沒有去中國,但是就一些去中國的朋友、同事他們的經驗,現在能收集到的東西並不是那麼多。有時候,還需要委託幫忙做研究的公司或其他學校,不能像以往直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