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外在的音樂」能夠牽動一個人「內在的情緒」呢?音樂的「特殊療效」超乎你的預料。(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通過耳朵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與音樂,這些樂曲有的能夠提升專注力,有的能安撫情緒,有的則是可以舒緩壓力,但你可曾思考過:為何「外在的音樂」能夠牽動一個人「內在的情緒」呢?
聽古典音樂的學生成績更優秀
首先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什麼類型的音樂容易帶動高亢的情緒?類似臺灣歌手張惠妹在演唱會中所演唱的〈三天三夜〉,這種高音的聲音容易帶動情緒的高漲,使人變得比較「嗨」。反之,溫和節奏的歌曲與旋律,則會使人的情緒相對比較安定。
美國的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對此做了研究,邀請了50名大學生,分成兩組,分別在課堂上聽取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韋瓦第的〈春季〉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蕭邦的〈降E大調夜曲〉,另一組則是播放〈白色噪音〉(即日常生活中可聽到的聲音,如水聲、風扇聲音等),結果發現:聽古典音樂的學生成績比同窗顯得更加優秀,證實古典音樂對大腦有好處。
莫扎特的音樂作品能夠能夠改善聽眾的健康狀況。(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流傳已久的「莫扎特效應」
意大利比薩大學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發現莫扎特的C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可以使癲癇患者大腦異常活動的頻率降低,減少癲癇發作的次數至少31%至66%。研究指出,莫扎特音樂有獨特的節奏結構,能活化神經元網絡,有效的刺激大腦神經,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有人推測,莫扎特奏鳴曲K448有獨特的節奏結構與長期連貫性,能活化神經元網絡,喚起特定的振盪週期性,有效的幫助癲癇患者對抗癲癇發作。
其餘包括英國與臺灣,也有數個相關的研究證明: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確實有助於穩定癲癇患者病情。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不只一次地發現莫扎特的音樂作品能夠改善聽眾的健康狀況,甚至還能促進胎兒大腦的發育水平,科學家們在1993年所發表的科學期刊中,將此現象稱為「莫扎特效應」。
莫扎特的音樂作品能促進胎兒大腦的發育水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所謂「好藥者,與之笙笛」,可見在中國古代時,用音樂治療疾病的歷史早已有跡可循。音樂確實是天然的抗憂鬱劑,可以振奮心情,幫助我們趕走悲傷和焦慮。除此之外也記載了探索宇宙規律與生命節奏的秘密,如「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