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1月15日訊】最近見了個朋友,他前兩年跳槽去一個新能源汽車公司當高管,老闆器重,年薪兩千多萬。但他說,再幹兩年也不想幹了,主要是因為沒見過這麼卷的行業,實在干不動了。
這個咱能理解一點,以前車企都是年底公布下銷量,上市車企財報披露一下也就完了,但咱們上來就是比月銷量,然後開始比周銷量,排名高擔心不可持續,排名低得想辦法,這工作難度很大,估計老闆們每天看著數字也是壓力山大,然後高管們過得提心吊膽。
但這只是表面的,整個產業鏈的內卷早就超過外部的想像。
以前汽車廠商出一款新車,從立項到量產,5年算正常,3年算光速,但咱們這呢,據說某大廠有款小車,從立項到試量產總共花了3個月,這就不光自己要玩命,連帶著零部件廠、自動化廠、裝備廠都得玩命。
這樣的例子很多,現在很多人不都關心電動車的激光雷達嗎?這個領域的競爭也很激烈,華為牛吧,最新的產品是192線的,最遠探測距離250米,問界M9用的就是這個,然後沒多久,北醒光子出了一款,最遠探測距離300米。
這個記錄沒保持幾天,前些天在CES展(美國最大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禾賽科技推出了512線的新品,最遠測距400米,這個價格應該很貴,估計也不會很快應用,但它給其他廠商指明了「卷」的方向。
所以行業裡說,現在你的任何優勢,可能也就6個月保鮮期。
這還算好的,有的公司在2021年花了不少錢,投產了400v的平臺,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結果到了2023年,大家都在推800v充電了,原來的平臺用了不到兩年,得更新了。
但就算有了800v也不能安生,理想的新車MEGA用的是5C電池,是和寧德時代一起搞出來的,據說不僅超長續航,還能「充電12分鐘續航500公里」,全球最快,你跟不跟呢?
相比之下,老外就比較佛系,德國大眾ID系列用的是400v的平臺,而且人家說了,要繼續用到2027年,這種心態中國車企就不敢有,一樣充400公里,人家十分鐘完事了,你的車花一個小時,用戶直接就把你淘汰了。
現在不光車企自己卷,他們還把上下游都帶的很卷。
V2G充電不是挺火嗎,德國有個公司2021年推出了樣品,很成功,2022年初拿到了上萬個訂單,但他們也不著急,找了個小工廠,一年只交付了3000臺,現在中國很多企業也開始做這個了,這個德國公司就想來中國找個代工廠。然後有個中國公司評估了一天,說月產2萬臺左右是沒問題,成本還能降低40%。
德國人聽完都呆了,這個干法,他們可能還真沒見過,但在中國國內這裡,算是基操:你不這麼幹,訂單可能就沒了。
光伏行業就出現過這麼慘烈的事,有個公司拿下一個超級大訂單,老闆嘚瑟啊,發了個朋友圈,可能年紀大了,忘了給客戶名字打個馬賽克,結果第二天訂單就被同行搶走了。
商場的競爭就是這麼直接,2023年國內總共出了93款新能源車,算下來三四天就出個新車,用戶眼花繚亂,你想這個競爭得多激烈吧。
想賣車就得讓更多人知道吧,流量競爭也是捲得沒邊了,而且老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點,很輕鬆的就把關注度給吸引走了。比如比亞迪的仰望,超過百萬的售價,外形炫酷,還能原地轉圈,本來很多人覺得這是個雞肋技術,沒啥實用,但生生被開發出了新功能。
最近,江蘇有企業主的兒子結婚,接親用的車就是仰望,一般新娘上車後頂多回頭再看看爹媽,這次不是,有花活。新娘上車後,這個仰望每開出幾十米,就原地轉個圈,然後閃燈,如此搞了九次,說是「一步九回頭」,寓意新娘子捨不得離開家,捨不得父母,搞得新娘父親在陽台上嚎啕大哭。
就這麼個事,搞婚慶的老闆是不是就動心了呢?是不是有的豪車的單子莫名其妙就沒了?
捲來捲去,現在這行業就出現了一個奇觀:
一方面是多數車企都虧的亂七八糟,股價腰斬的不少,這也挺正常的,科研和資本支出都很大,以前人家一條生產線怎麼也得用十年吧,現在兩年就成負資產了,財報肯定不好看。但另一面呢,人家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幹得是熱火朝天,心氣很高。
為什麼呢?都看好規模化生產之後的紅利。
但想拿到這個紅利光靠在國內卷還是很難的,還是得打到那些舊勢力的老巢裡。雷軍說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做到全球前五,想完成這個目標,只能是做全球市場。用內卷的架勢去捲別人,目標是清楚的,但這個路可是很崎嶇漫長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