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傳聞再起,背後原因是什麼?(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看中國2023年12月31日訊】有新聞「教父」之稱的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近日在境外X上,收穫不少傳聞,被國安部門約談,被上海市紀委帶走調查等等,但在境內「微博」上被大V公開闢謠稱「純屬逗樂」,且直接昭告了「謠源」,那麼,「有償沉默」2024年會否捲土重來?
12月25日,《財新週刊》2023年第50期發表一篇社論,《重新確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到36小時之後,財新被自我刪除了該收費文章。這篇文章評述大陸面臨的問題時稱,「當前,民營經濟增長乏力,社會預期轉弱,財政金融風險顯露,社會保障問題日益嚴峻」,社論還抨擊說,「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收縮性政策頻出,傷害了企業,也削弱了市場預期。收縮性政策的背後,存在一套背離實事求是路線的治理邏輯和行為方式」。因此,社論鼓勵體制內人「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因循守舊,不固守窠臼,並將「實事求是」作為敢於進取的「武器」或黨中央也必須尊崇的「黨章」賦予的權利與規範,去改變現狀,具有「挑戰中央威權」的意味。
《財新週刊》2023年第50期發表社論,「重新確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全文(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說白了,就是十一屆三中全創立的標本,並按照這一標本去修正目前存在的問題。所以,社論就是「納諫」,說是諫議書也不錯,但這一調式與中共政治局12月21日至22日的學「習思想主題教育」之「專題民主生活會」反覆強調的「在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高度一致」相悖,說白了,那就是習近平要的是不容置疑的獨裁,一切以獨裁為準,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變異的民主集中制,民主是形式,集中是「王道」。
財新網的社論還明確表示,要以事實為準則,在有限的框框內講民主——要充分享有中共憲法賦予的充分民主自由。
無論怎麼說,這不過是民間力量強烈建議習近平實事求是,用「民主」治國,不要誇大自己的偉光正,有錯就改。那麼,習近平意識形態管理機構,以及蔡奇手下的打手們,自然絕不容忍這一詆毀習時代的聲浪沖刷新華門。在勒令財新網刪除自己的文章之後,蔡奇把持的意識形態清算機構,還發起了一場肅清「流毒」的行動——這就是財新網胡舒立出事傳聞的由來線索。
胡舒立的影響力是國外媒體的「加冕」——「中國最危險的女人」,以及國內的讚譽:新聞「教父」,但後臺說法過分虛擬(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流傳甚廣的「胡舒立被國安部門約談」的說法,很有小說(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的特色,細節描寫也很精緻。關鍵是把王岐山牽連在內的描寫,明確表示胡舒立有後臺。而王岐山與胡舒立的聯繫方式是「鴿子傳書」,王岐山「退休後養貓,鴿子被他家貓給吃了,我們就失聯了」。還別笑,胡舒立會這樣戲弄國安?也所以,這個傳聞沒有說明如此描寫出自何人之手。
結果,微博上闢謠的說法是:胡舒立部下親信證實:傳言的炮製者,是「某流亡美國的華川公知兼謠棍歌手親自創作、親自捏造、親自發布」。
我們就推敲誰發布的了,雖然這個傳聞造得還是比較優秀,令海外沒法證實。
在微博上擁有粉絲522.2萬的胡舒立,2018年就卸任了財新雜誌總編一職,但微博仍舊顯示是財新雜誌總編輯,胡舒立微博顯示「博主設置僅顯示半年內的微博」。所以,微博被清空的說法難辨真假。至於胡舒立的X(原推特)更沒有動靜。
牆內牆外都在說胡舒立,牆外傳聞,在牆內就是謠言(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所以,胡舒立可能不會出面闢謠,而問題在於胡舒立到底想幹嘛?
胡舒立出生新聞世家,「大外公胡愈之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國新聞出版界的開拓者」,上世紀九十年代,胡舒立就獲得了「中國財經記者第一人」的讚譽,2001年美國的《商業週刊》將胡舒立譽為「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2018年,財新註冊用戶數就超200萬,財新網看文章不菲的收費沒有嚇退許多人。也就在這一年,某傳媒平臺,刊登一篇署名文章稱,逐夢40年,致敬20人,胡舒立:激進改革,敢為人先的新聞「女教父」,對胡舒立褒獎尤佳。
拿胡舒立的話來說,她並不反對體制,而是充當啄木鳥,「不是為了把樹擊倒,而是為了讓它更直。」儘管如此,中共輿情管理部門還是不斷槍殺其辛辛苦苦採寫的新聞報導「實事求是」稿件。這一次的社論門,則如同「風吹皺一池春水」,大外宣如何將輿情轉移並達到進一步封殺國內輿情的效果呢?
你選擇沉默,那麼你得到的有償就是不被禁言,不被封號,甚至不被跨省追究(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這就是具有震撼意義的「有償沉默」。「有償沉默」本來是指財經新聞行業的不雅行為,但目前該詞意發生變化,也就是如果媒體不姓黨,那麼,就不要發「貶言」,如果發表了被發現就要立馬刪除,如果影響波及海外輿論場,那麼再造傳聞,威懾,將計就計。前提是境內處罰後「自宮」,得到「有償」即不追究,不約談、不喝茶——以「沉默」獲利。
從另一個意義講,那就是你選擇沉默,那麼你得到的有償就是不被禁言,不被封號,甚至不被跨省追究。為「沉默」付費,「因此保住了工作、薪水、正常的生活,甚至一個微博或微信號」——這就是習近平白色恐怖下的沉默代價。上述事件過程讓人警覺的意義在於:2024年,當局打壓言論的方式會更加酷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