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腐的秘密 唐朝古墓現存完好餃子(圖)


點心 餃子 食物 615681620
精巧的中華美食,跨越千年於現今出土。(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據報導,中國新疆考古學家於1959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千年餃子。這顯示當時餃子非常普及,不僅在中原地區被譽為「天下通食」,還經由絲綢之路傳播到西域,成為當地人的美食。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在阿斯塔那唐墓中除了發現餃子,還發現了擺盤精緻的月餅、千層酥等點心。各種食物應有盡有,展現了絲綢之路的繁榮。

關於報導指出點心埋在地下千年後卻沒有腐爛的現象,專家推測可能與當地氣候有關。由於新疆地區遠離海洋,四周又被高山環繞,推測當時氣候炎熱乾燥,使得點心在下葬後快速脫水,成功保存千年,色澤依舊如新。

驅寒的中國餃子

餃子的歷史悠久,根據古籍和出土文物的紀錄,餃子早在漢末時期就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美味佳餚之一。據說餃子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當時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址中,出土了一種類似餃子的食物,它以麵皮包覆而成。

據說中國餃子最早起源地在中原宛城,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餃子最初被稱為「嬌耳」,相傳它的誕生歸功於東漢時期的南陽醫聖張仲景。在酷寒的冬天,許多百姓耳朵被凍傷,醫聖張仲景巧妙地研發了一副抗寒的方子。他將羊肉和祛寒藥材一同熬煮,剁碎後包進麵皮裡,製成耳朵形狀的「嬌耳」,煮熟後製成「祛寒嬌耳湯」,讓百姓由冬至一直享用到過年。這道湯使百姓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後來人們仿效「嬌耳」的形狀製作餃子,以紀念張仲景的事蹟。這一美食的起源既扣人心弦,又凝聚了對餃子的深厚情感。

各地的餃子文化

蒙古

清朝史料記載:「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在元朝,餃子被稱為「扁食」,而蒙古人將其稱為「角子」,以象徵歲月更替,此名稱到至今仍保留。 

台灣

在台灣,餃子成為了家家戶戶都能品嚐到的平民美食。然而,這種飲食習慣的興起卻是在戰後政府實施的麵食政策的推動下。在日治時期以前,台灣人主要以米食為主食,而餃子則在戰後才逐漸受到歡迎。台灣的餃子通常被俗稱為「水晶餃」,不過這並非指的是廣東料理中的蝦餃。水晶餃的製作以地瓜粉作為餃子皮,傳統內餡主要包括豬肉、筍子和蝦仁米。水晶餃外觀大多數是以立體三角形以及水滴形狀呈現。為了區分中國北方的水餃,台灣人後來採用了水晶餃這個名稱,凸顯其獨特風味,並成為了台灣美食文化中的一道經典。

日本

日本說到餃子就是煎餃(燒餃子),內餡包含白菜、大蒜、豬肉,佐以醬油、醋和辣油。日本的餃子通常被當作菜餚,而不是主食。日本人們經常將煎餃和米飯一起吃,拉麵和餃子的經典組合也很受歡迎!

韓國

滿都(Mandu)是韓語中「교자/餃子」,在韓國,人們會將韓式餃子放入湯中烹煮,這道傳統料理稱為──餃子湯。自高麗王朝時期引入後,就成為朝鮮半島的特產料理。韓國餃子的精髓在於豐富的內餡,結合了肉末、豬肉、豆腐、捲心菜和洋蔥等各種蔬菜。韓國宮廷料理中,餃子湯享譽“餠匙”的美譽,17世紀的《飮食知味方》更把它記錄為“食流湯”。而在北部小麥豐收的元旦,餃子更是大受歡迎!餃子是世界各地受歡迎的美食,從中國的餃子到台灣、日本,再到韓國的韓式餃子,每個地方都賦予這道菜獨特的風味。由於餃子的形狀象徵著金元寶,在年節即將來臨之際,有些人更在內餡中放入錢幣,認為吃到的人將在來年財源滾滾。



責任編輯:天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