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在「年號」中最重要的訊息(組圖)

發表:2023-12-11 19: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眾所周知,年號紀年法是漢武帝創立的,兩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各個朝代的紀年方式。
眾所周知,年號紀年法是漢武帝創立的,兩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各個朝代的紀年方式。(圖片來源: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2019年,日本的年號從「平成」改元「令和」的新聞引起了許多人的熱議,很多中國人也重新探討起了年號這個沉寂已久的話題。眾所周知,年號紀年法是漢武帝創立的,兩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各個朝代的紀年方式,但為何年號文化最終仍在中國消失了?年號的發展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呢?年號制度對我們又意味著什麼呢?

本幅圖寫司馬相如為漢武帝所作《上林賦》內容,賦文以華美詞句描寫富麗的皇家園囿「上林苑」與天子射獵的壯闊場面,呈現漢帝國無可比擬的氣魄和聲威。
本幅圖寫司馬相如為漢武帝所作《上林賦》內容,提及天子赴皇家園囿「上林苑」射獵的壯闊場面,展現漢帝國聲威。(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年號的奠定

據《史記》記載,官員建議漢武帝用祥瑞的天象和徵兆作為帝王的年號。「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漢武帝便納了這種建議,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命名為建元,預示著中國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

自漢武帝登基以來,大力施行新政,推崇儒術治國,這一舉動觸怒了當時信奉黃老之學的竇太皇太后。無奈武帝只得擱置改革措施。直到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竇太皇太后突然去世。

公元前134年,天上出現了一顆彗星。古代占星術發達,能根據星的運行、分野和氣象的徵兆等等來預測人事。

「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左傳》)古人認為,彗星的出現是除舊布新的徵兆,屬於重大的天象變化。因其在天空中留下的長長的彗尾,故民間也把彗星稱為「掃帚星」。

彗星的出現預示著漢武帝革除舊政,推行新政的舉措。竇太皇太后死後,漢武帝下詔恢復博士官,召回之前被罷黜的儒生,大漢朝至此改弦更張,變守成為尚功,並即將成長為雄居東方的強大帝國。為順應這種除舊布新的天象,故稱年號為元光。

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作《白麟之歌》。」(《漢書》)漢武帝郊祭的時候捕獲了一隻麒麟,創作《白麟之歌》,稱年號為元狩。麒麟是一種仁獸,麋身,牛尾,馬足,五色,圜蹄,一角,古人認為王者德至鳥獸則麒麟出,是一種非常吉祥的徵兆。

公元前113年,漢朝又出現了一件奇事。百姓在祭祀時,看到地面隆起呈鉤子的形狀,挖開一看,竟然是一隻不同尋常的大鼎。

鼎是皇權的象徵,國之重器。伏羲造鼎表示一統。黃帝鑄鼎三隻,象徵天地人三才。大禹鑄九鼎以祭祀天地神明,當時九鼎鑄成之後,一些山林川澤中鬼魅因此不敢現身了。「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說文》)

寶鼎的出現乃是上天顯示的符瑞,這直接影響漢武帝決定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當時有大臣向漢武帝建言:「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用寶鼎祭祀可以溝通天地神明,而封禪則是最為盛大的祭祀活動。

現在認為,封禪是皇帝將自己的功績告知上天的舉動,表明自己秉承天命的一種方式,以此來祈求神的保佑。而人們往往忽略了其中也有武帝效仿黃帝當年鼎鑄修煉,封禪泰山,懷求仙修煉之大願。

當年黃帝帶領群臣一邊作戰一邊修煉,他開採首山的銅礦而鑄寶鼎,鼎鑄成後,有一條龍從天而降,帶領群臣和嬪妃七十餘人飛升而去。而未修成的臣子們,拽著龍鬚也想一同上天,可最後都被甩了下來。沒修成的人抱著黃帝的弓嚎啕大哭,後人便把那張弓稱為「烏號」,把黃帝飛升處稱為鼎湖。這是一次非常壯觀的神跡展現,其事跡也以武帝與大臣對話的形式被記錄在了《史記》中。

漢武帝在聽完黃帝飛升的事跡後說道:「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對比修煉,漢武帝將親情視為可以隨時脫掉的鞋子,足以證明他的悟性很高,根基非凡。

漢武帝因寶鼎的出現而改年號為元鼎。而後又效仿黃帝封禪泰山,改年號為元封。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為了頒布新曆法舉辦了盛大的典禮,此曆法以正月為歲首,採用有利於農時的二十四節氣,取代了秦漢以來的《顓頊曆》,並把那一年定為太初元年,新曆法也因此得名《太初曆》。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通過年號這種形式,被印刻在了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永遠流傳了下來。

古代許多帝王尊崇老子,將無為而治視為為政的最高標準。
古代許多帝王尊崇老子,將無為而治視為為政的最高標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年號的發展演變

為了奠定年號文化,神進行了系統有序的安排。故而從年號的創立之初,就顯示出了皇權就與天地神明之間的聯繫,古人謂之君權神授。而歷代的君王為了上順天道、下和萬民,在更改年號的過程中,經常使用諸如天、乾、永、建、神、龍、鳳、大、太、元、延、正、光、景、開、嘉等有紀念、宏大、神聖、開創、祈福之寓意的美好中正之詞彙。

當然,在為年號命名時,有許多直接出自《道德經》、《周易》等一些道家經典,其中「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道德經》)只短短兩句話,就衍生出了如「明道」、「上德」、「廣德」、「建德」這四個年號。

古代許多帝王尊崇老子,將無為而治視為為政的最高標準。皇帝雖貴為天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更像是神選定的「修煉者」,每當修煉有成,如能平亂、安民、勤修德政、整飭吏治,上天就會顯示以祥瑞。如皇帝怠慢「修煉」,導致政治昏聵、內憂外患等一系列問題,上天則會以異象警示,如皇帝不知悔改,上天就會降下災難。

因此,許多帝王會因天下出現的祥瑞之事而改元。如漢宣帝時期,「二年春二月,詔曰:『乃者正月乙丑,鳳皇、甘露降集京師,群鳥從以萬數。朕之不德,屢獲天福,祗事不怠,其赦天下。』」(《漢書》)漢宣帝因出現鳳凰翔集,天降甘露與皇宮之內種種祥瑞而改元「甘露」。

唐高宗之時,(公元664年)「去年絳州麟見,又含元殿前麟趾見,於是改元。」(《資治通鑑》)因出現麒麟而改元麟德。

祥瑞是上天的鼓勵,意在期待帝王做的更好,可有的皇帝卻沉迷祥瑞。這不可避免的讓許多小人有了可乘之機,編造各種祥瑞來博取皇帝信任。如不能明辨,危害甚大。真正的聖明的帝王,是不會為祥瑞而動心,如唐太宗深知帝王沉迷祥瑞的害處,曾對大臣說「朕此見眾議以祥瑞為美事,頻有表賀慶。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無祥瑞,亦可比德於堯、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縱有芝草遍街衢,鳳凰巢苑囿,亦何異於桀、紂?嘗聞石勒時,有郡吏燃連理木,煮白雉肉吃,豈得稱為明主耶?又隋文帝深愛祥瑞,遣秘書監王劭著衣冠,在朝堂對考使焚香,讀《皇隋感瑞經》。舊嘗見傳說此事,實以為可笑。夫為人君,當須至公理天下,以得萬姓之歡心。若堯、舜在上,百姓敬之如天地,愛之如父母,動作興事,人皆樂之,發號施令,人皆悅之,此是大祥瑞也。自此後諸州所有祥瑞,並不用申奏。」

這事表現在唐太宗的年號「貞觀」二字中。貞觀取自《周易·繫辭傳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太宗朝以貞觀為年號並沿用一生,為後世展現了何為正道治國之典範。貞觀雖二短字,在中國人心目中卻有著極重的分量。

蒙古族入主中原後,建立了舉世無雙的強大帝國,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年號為至元並使用長達31年,至元二字同樣出自於《周易》,乃至哉坤元之義。

到了明清時期,因考慮到頻換更變年號而產生的不便,皇帝們除了登基時改元外,不再改換年號。因此,後世便用年號稱呼起了皇帝,如「永樂大帝」、「嘉靖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等。

唐太宗深知帝王沉迷祥瑞的害處,故對大臣明說,並以貞觀為年號並沿用一生,為後世展現正道治國之典範。
唐太宗深知帝王沉迷祥瑞的害處,故對大臣明說,並以貞觀為年號並沿用一生,為後世展現正道治國之典範。(圖片來源: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因災異而改元的啟示

當然,與現代人不同,古人對災難的產生和消弭有一套自己的認識。當天下發生較大的天災時,有的帝王便會選擇改元以禳災。

漢宣帝時,公元前69年,「夏四月壬寅,郡國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漢書》)當時發生了一起非常大的地震,連先祖的宗廟都毀壞了。

漢宣帝下詔說:「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奉宗廟,托於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壞祖宗廟,朕甚懼焉。丞相、御史其與列侯、中二千石博問經學之士,有以應變,輔朕之不逮,毋有所諱。令三輔、太常、內郡國舉賢良方正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條奏。被地震壞敗甚者,勿收租賦。」(《漢書》)

漢宣帝認為,災異是天地的警示,因不能「和群生」而致使天怒。於是改穿素服反省自己的過失,五日不上正殿。然後大赦天下,改元地節。

順帶一提,與帝王改元相似,許多人在經歷了一些變故或人生不順遂時會改名,目的是為了改變運勢。實際上,想要改變運勢除了敬天信神、修德做好事外,用其他方式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即便一時可行,那也只是把磨難推遲到了後半生或以後去了。只有真正洗心革面、重新做好,那才是正途,改名只是一種表面形式,意在告訴上天自己要與錯誤的過去決裂,能起點作用,但非關鍵。許多不明就裡的人,錯把改名當成趨吉避禍的唯一方式。

比較典型的例子還有宋仁宗。公元1034年,他因連年大旱改元「景佑」。慶曆九年(公元1049年),又因大旱改元「皇佑」。後又因日蝕而改元「至和」。無不是這種思想的反映。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道德逐漸下滑,人與神的距離越來越遠,神跡和祥瑞也越來越不展現在世人面前,特別是自中共篡權以來,大肆宣揚無神論,咒天罵地,強行割裂人與神之間的聯繫。在中共對中國傳統文化斬草除根式的滅絕的同時,傳承千年的年號制度也被一同拔除。民眾在在鬥爭哲學與謊言中生存,喪失了分別善與惡、真與假、美與醜的能力。在對待天災異象時,中共有著一整套喪事喜辦的流程和所謂的「科學」解釋,與歷代統治者反求諸己的思想觀念截然相反。於是,當天災異象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極端,人們卻把它籠統歸結為自然現象,不再探討天與地、神與人之間的關係。

種種災厄,其實正如董仲舒所言:「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而當我們偶然讀到「康乾盛世」、「貞觀之治」時,潛藏在一本如濃縮的歷史書的年號中的巨大信息量,會以極快速度被喚醒,似乎歷史的滄桑變幻、興衰榮辱早已融進了我們的血液。熠熠生輝的年號文化,將古人的智慧進行了高度凝練的總結,並試圖告訴我們,敬天信神、順天而行方是我們保全自己、延續文明的唯一正途。

(此文取自:平心〈年號:神傳文明的寶藏〉一文。此文經過刪改)



責任編輯:清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