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去風險化趨勢已經不可逆,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圖片來源:Wang H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2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落幕後,北京當局隨即宣布第二屆鏈博會信息。雖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李強招攬外資,但西方去風險化趨勢已經不可逆。
北京宣傳第二屆鏈博會 分析:將越辦越小
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日前落幕,在地緣政治緊張的情況下,中國大張旗鼓召開為期5天的鏈博會,官方媒體稱展現維護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之姿,並特別著墨外企的參與。
北京當局隨即宣布已有中外企業簽約參展第二屆鏈博會。官方媒體稱,思愛普、GE醫療、中國電子、國藥集團、科大訊飛、TCL和穩健醫療等44家中外企業簽署了第二屆鏈博會的參展意向。報導稱,這些企業普遍認為,此次參展達到預期效果,希望及早鎖定明年的展位,進一步擴大國際供應鏈合作。
隨著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及北京持續三年的「清零」封鎖防疫,已催生全球改採「去風險」的策略,並轉向「中國+N」的市場和供應鏈布局,此趨勢將逐漸削弱中國的製造地位。「中國+N」指的是外企面對在華營商風險的上升,將原集中在中國的產線移至其他國家,例如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等地。
據美國之音報導,位於臺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認為,外企的「中國+N」布局已弱化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面對此變局,北京原打算推「內循環」,即提振內需來降低對出口的依賴,並建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但成效不佳。「中國想用鏈博會這個概念,來重新鏈結(全球),變成是我在鼓吹全球化,別的國家在去全球化,我中國來推動全球化,這變成是我對全球的影響力在擴張當中。」
位於北臺灣新北市的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指出,「當品牌廠商希望在中國以外多加一條產線的時候,原供應鏈裡面的中國廠商也會跟著移動(出)。參與供應鏈的中國廠商,重要性不會降低,只要它跟著在全世界設廠布局就好了,但是當中國廠商都跟著這些品牌廠外移的時候,中國本身在供應鏈的地位就會降低。」
他說,在此趨勢下,未來鏈博會的規模恐只會越辦越小,並走上「一帶一路」峰會逐屆縮水的老路。尤其本屆鏈博會中,尚未聽聞任何外資將擴大在華投資,因此,其成效仍有待觀察。
習近平和李強輪番發聲 再向外資拋橄欖枝
數年以來,外國企業抱怨在中國面臨模糊和隨意的監管環境。此前,歐美企業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對投資前景造成衝擊,在華外資企業信心降至多年來最低。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1月27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表示,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習近平說,中國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同時,習近平還強調要「加強保護我國海外利益的法治安全鏈」,引導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運用法治和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總理李強11月28日表示,中國反對保護主義,希望加強與所有國家的供應鏈夥伴關係。這一表態的背景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於供應鏈依賴中國表達憂慮。
李強在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表示:「我們願意與世界各國建立更緊密的生產和工業供應鏈夥伴關係。」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保持穩定、持續深化時,世界各國就普遍受益;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受到阻礙、停滯不前時,世界各國就普遍受損,」李強在致辭中表示。
由官方機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CCPIT)主辦的本屆供應鏈博覽會也是北京當局希望抓住外商,讓它們增加在中國投資的最新努力。中國曾經是外資的吸鐵石,但是目前外資的增幅已經跌至歷史新低。
根據中國商務部11月17日公布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國吸引到的FDI金額達9870.1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減少9.4%,且已連續五個月衰退。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商務部故意以人民幣計算來美化數據。中國公布第三季度外商投資記錄首次出現118億美元的赤字。用人民幣計算是正的數值,實際外資投資是負的。
中美供應鏈博弈
歐美國家紛紛表明「去風險」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對中國經濟也產生衝擊。11月27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成立白宮強化供應鏈韌性委員會(White House Council on Supply Chain Resilience),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與國家經濟顧問萊爾•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擔任共同主席,成員包括聯邦政府當中負責農業、商務、國防、能源、運輸、情報等各部及委員會之負責人,以及美國國務卿與美國貿易代表。
白宮強化供應鏈韌性委員會將於2024年12月31日之前進行首次四年一度的供應鏈審查,並將定期更新攸關美國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之關鍵產業、部門與商品的定義及標準。在公布標準後,委員會將每年應用該標準進行審查,並酌情更新關鍵部門清單。
白宮官員說,包括醫藥、半導體等關鍵供應鏈,都要避免地緣政治的風險。中國是美國醫藥商品主要來源之一,臺灣則佔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多數的份額。
拜登同時宣布近30項新措施來增強對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扮演關鍵角色的供應鏈,來協助美國人能獲其所需,為企業提供可靠成果,增強美國農業與糧食系統,並支持美國國內高薪的工會工作。
白宮經濟顧問佈雷納德直言,這些措施將「加強美國供應鏈並降低美國家庭的成本」。
據悉,拜登將根據《國防生產法》擴大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的權力,投資3500 萬美元用於無菌注射藥物關鍵原材料在美國國內生產,並將指定一名新的供應鏈彈性和短缺協調員,來緩解美國的藥物短缺問題。
而美國國防部將發布一份藥品供應鏈韌度的新報告,同時國土安全部將啟動一個新的供應鏈彈性中心,併進行紙上演練,來測試關鍵跨境供應鏈的韌度。
佈雷納德說,近期的優先事項將包括解決美國港口內部威脅和漏洞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商務部將推出第一個供應鏈中心,整合行業專業知識與數據分析,開發創新的供應鏈風險評估工具。國土安全部和商務部將合作加強半導體供應鏈,併進一步實踐《晶元和科學法案》(The CHIPs Act)。
近年來隨著中美關係緊張的加劇,美國和其它西方盟國對在供應鏈方面過分依賴中國表達關切,並且陸續推出一系列去風險化的戰略與措施。美國和西方盟友還試圖在先進半導體技術、設備和產品上對北京實施嚴厲的出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