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經濟復甦乏術,是否會陷入長期停滯?(圖片來源: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0月13日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研討經濟的前景。外界關注到中國經濟復甦乏術,是否會陷入長期停滯?
李強聲稱進一步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0月13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專家企業家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
座談會上,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等人先後發言。就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和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建議。
李強強調,要堅定信心,「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進一步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
中國經濟復甦乏術 黃金週也失色
面對史無前例的房地產危機,和這一危機對經濟活動與家庭信心的雙重打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下調了對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的預測。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經濟預測,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將增長5%。該組織在今年7月的預測數值為5.2%,而中國當局近年3月設定的目標是「5%左右」。
有關2024年的情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4.2%,較7月份的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
中國官方將於本月晚些時候發布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以及各項經濟指標。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今年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3%。但法新社認為,這無法體現中國現在的形勢和創記錄的青年失業率,並且總是與上年同期作比較,因此具有誤導性。
2022年年底,北京當局正式取消針對新冠疫情的限制性措施,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成為不包括2020年在內的40多年以來最緩慢的一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走出疫情限制的中國經濟「正在失去動力」,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危機造成的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媒體關注到,經濟陰霾也讓「黃金週」失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說,「中國的黃金週假期悄悄結束,在更為廣泛的經濟增長疲軟的背景中,重要的旅遊和消費支出數據顯示,消費復甦低於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在中國努力爭取去從疫情中恢復之際,中國的黃金週假期給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了某種喘息解脫,但經濟專家們說,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還是需要採取行動刺激更強勁的經濟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也從日本的角度展示了中國經濟尚未走出疫情「清零」政策的陰影:「隨著中國8月解禁赴日跟團游,中國遊客成為入境消費的最愛。然而,它尚未達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全面恢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在北京當局反覆呼籲中國民眾消費以刺激和提振經濟增長之際,中國民眾拒絕進行大宗消費,儘管中國的銀行存款利息很低,仍選擇將現金存入銀行。
美國之音10月13日的報導認為,中國眼下影響金融穩定的房地產業界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是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有意購房者寥寥,導致靠預售住房運營的中國大中小房地產商難以為繼。最大的房地產商之一恆大資不抵債、欠債接近2.5萬億元人民幣處於破產邊緣;另一大房地產商碧桂園近日再傳出離岸債務償還違約的消息。在中國經濟遲遲不見恢復起色、有可能影響中國金融穩定、影響中共政權穩定的情況下,中共當局會採取什麼有力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呢?
中國經濟是否會陷入長期停滯?
英國BBC則提出更具挑戰性的問題:中國會像日本一樣經歷經濟長期停滯嗎?
中國經濟屢遭打擊,三年疫情,生育率暴跌,青年失業率創記錄,以及房地產市場接連「爆雷」。從症狀上看,與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極為相似,於是「中國將經歷停滯的十年」,已經不再是一個噱頭,而成為經濟學家認真討論的可能未來。
樂觀者認為,北京當局手段強,中國經濟在積極干預下可能避免停滯;悲觀者認為,日本停滯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在高位,中國此時在低位停滯,會使社會的各種壓力釋放,局面遠比日本糟。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在《中國失落時代開始 經濟倒退已成定局》一文中從生產力和生產率、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等方面對經濟倒退進行瞭解析。結論是中國經濟倒退已成定局,實際上整個過程將是複雜而又驚心動魄的,也將成為近代經濟史上一個教科書式的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和中國經濟曾經深度交織在「全球化」結構中的其它國家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