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也釣魚?其中暗藏玄機(圖)

發表:2023-10-09 18: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垂釣示意圖。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仇英《楓溪垂釣圖》
垂釣示意圖。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仇英《楓溪垂釣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唐代詩僧德誠,四川武信(今四川省遂寧市)人,長期居住在華亭朱涇(今金山朱涇)一帶。由於率性疏野、喜好山水,致使德誠日久仍無嗣法之弟子以報師恩,於是只能前往浙江秀州華亭縣吳江畔,為人擺渡,時人稱之為船子和尚。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他創作的《撥棹歌・其一》。

這位船子和尚的《撥棹歌・其一》共二十八個字:「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這首詩,是一段生動描寫了月夜垂釣的情景的禪偈,呈顯禪詩意境深邃,韻味自然,值得共同欣賞。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剛看這首詩,有兩個疑問。其一,是這「千尺」釣魚線是從未見過的。當然,這是一種比喻而已;其二,是僧人怎麼會熱衷釣魚呢?佛家不是講不殺生嗎?這句的大意相對簡單,詩人將千尺的釣魚線下水,江面上一波盪起,就有萬波相隨。其實,詩人所釣的不是魚。醉翁之意不在酒,詩僧德誠追求的是一份寧靜和平和。這裡的垂釣可能還有一層涵義,是指的對世間有求。下鉤時,就是在求什麼東西。因為有求,就會觸動世間的種種關係,從而觸發連鎖反應,才會「一波才動萬波隨。」這裡講出人世間的一個理,一個人也許開始只是一個執著,但卻層層影響。

有個佛教故事,說有個僧人在山上一個人修行,無意間救了一頭小鹿,就養了起來。這只是一個執著,連鎖的反應是擔心小鹿吃不飽或受冷。種種連鎖反應,使得僧人無心修煉了,最後半途而廢,失去修煉的機緣。一個小執著,卻影響到一位僧人修行的成敗就不是小事了。詩人用「一波才動萬波隨。」來形容確實是非常貼切的。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這裡的美景是德誠悟道後的空寂的感受。「夜靜水寒魚不食」只是一種藉口而已,真不知道如果魚真的上鉤了,詩人會怎麼辦?一個僧人該如何處理?詩人或許也像姜太公一樣,使用的是直鉤吧,根本就不可能有魚會上鉤的。而「滿船空載月明歸」就明白,詩人真正想要的卻是悟道後的心明,而非是滿船大魚的收穫。

德誠真正喜歡的是隱居的生活,在他眼裡,人生就像是一葉自由自在的扁舟,在明月下,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漂泊。世人往往都會受到各種情的羈絆,放不下情,在紅塵中掙扎。而詩人悟道後,已經沒有了這種羈絆。

據悉,宋代大文人黃庭堅非常喜愛德誠的這一首《撥棹歌・其一》,因此在晚年移置戎州貶所時,特地創作了《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這一長短句: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
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明月歸。

(此文出自:纖纖〈千尺垂釣卻為何〉,文章經過刪改)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