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10月5日訊】中國商務部週三(10月4日)對歐盟決定正式啟動對中國純電動載人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作出強烈反應,稱歐盟要求中方在「很短時間內」進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嚴重損害了中方權利」。
歐盟官方公報週三證實,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正式啟動,為期一年。調查重點是中國近年來出口大幅增長的全球主要行業—電動汽車製造。歐盟表示,在未來九個月歐盟可能會向中國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等臨時措施。
據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消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今年九月宣布這項調查將重點關注新型電池驅動電動汽車(BEV),以及中國當局提供的補貼。歐洲普遍擔心中國可能會對歐盟的這一行動進行報復,但是鑒於太陽能電池板等其它補貼行業的教訓,歐盟決心現在就採取行動。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在週三的記者會上表示,此舉將嚴重擾亂全球汽車供應鏈,對中歐經濟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歐盟的公報反駁了中方關於歐盟缺乏證據的說法,明確表示歐盟已經收集了足夠的證據,證明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受益於中國當局的補貼,「這些補貼使得受補貼的進口產品在歐盟的市場份額迅速增加,從而損害了歐盟工業。」
調查的範圍包括直接轉移資金、尚未徵收的政府收入,以及政府以低於適當報酬的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務。公報強調了「(中國的)國有銀行提供的各種贈款、貸款、出口信貸額度,或國有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以優惠條件承銷債券」的證據。
歐盟還提到所得稅減免、免除股息稅、進出口退稅、增值稅減免和退稅,以及政府提供的商品,如原材料、投入材料和零部件。調查將針對所有向歐盟出口的中國製造商,包括特斯拉、比亞迪、上汽和蔚來等來自中國的主要品牌。
文件指出,中國的補貼加快了中國廉價汽車出口到歐盟地區的速度,根據中國產能過剩的程度,歐盟認為在較近的未來,中國電動車進入歐盟各市場的數量還可能繼續大幅增加。
歐盟的數字顯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佔比已經達到8%,預計在2025年,這個比例將增加至15%。
中國承認自己是一種與西方國家不同的舉國體制,並將此視為中國的制度優勢。在這個體制下,產業發展完全由政府控制。在一些所謂優先發展的行業中,政府集中一切資源,提供各種補貼,幫助企業快速發展,搶奪國際市場,摧毀了西方一個又一個由私人企業組成的行業,比如服裝、玩具、太陽能、鋼鐵、輪胎、建材、高鐵等。
據英國《金融時報》週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國銷量最大的廉價電動車的售價只有5000美元,這種廉價汽車幫助中國乘用電動車去年的銷量翻一翻,達到590萬輛,超過了歐洲和美國汽車銷量總和的一倍。
文章說,中國出口的汽車將近一半進入了歐洲,去年這個數字增加了大約60%。其中大約1/3是電池驅動的電動車,這與美國在1970年代遭遇的日本汽車大舉攻佔美國市場的情形幾乎一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