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經濟 冷血學者籲將公屋老人送大灣區(圖)


圖為香港老人在餐廳就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為香港老人在餐廳就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9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港府對於推動香港經濟已經無計可施,唯有在夜市和國際慈善中心上「打嘴炮」,坊間普遍認為效果不彰,恐難以為繼。有學者建議政府實施一個可改善經濟的人口政策——輸出公屋老人到大灣區,騰出單位給大陸年輕勞動者。話題引發討論。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阮穎嫻13日在《明報》撰文指,近來政府落力搞夜市,希望帶旺香港經濟。但夜市經濟關乎的是長期而穩定的需求和消費。

她分析,經濟不振,一是疫情令到市民的行為模式被改變;二是移民潮。不過她認為雖然走了部分人,但香港居住環境依然太過擁擠。即使在非繁忙時間,地鐵、巴士亦人山人海,令人不舒服。

而且老人家所佔的人口比重愈來愈高,整個社會缺乏活力。她認為,老年人口也是導致整體社會消費力下降的原因,因為老年人沒有收入,又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所以就省吃儉用。

她舉例指,有做中環會所的朋友說,那些70歲老人就算做了會所會員,每餐飯200多港元都會嫌貴;因此會所比較喜歡做年輕人生意,一來有長遠發展,二來位位消費500港元以上,又會開瓶酒喝,有利生意。根據高盛報告,年輕人是重要的消費族群,35歲以下年齡層佔奢侈品支出五分之三。

因此解決老年人就可以改善香港經濟,阮穎嫻引述中國「十四五」規劃,稱大灣區發展為香港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提供了新契機。香港與廣東省大灣區城市將進一步融合。將生產力低的老人送上大灣區生活,讓有生產力的人來香港生活,這將有利提高城市平均活力。

她說,如果有1%公屋(編註:公營房屋,即廉租屋)老人移居大灣區,將可騰出約8,500個公屋單位;如果是2%,則有1.7萬個公屋單位。此外,近半數公屋租戶並非在職或在學,或沒有固定的工作或學習地點。這些家庭可能根本不需要在港生活。因此他們可以移居大灣區,騰出公屋單位給高生產力和高技能的在職者。

她續道,一旦這些勞動人口入住公屋後,就不必租住租金相對高昂的劏房單位,既可以改善生活,也可以攢到錢,攢到錢自然會消費,生兒育女,建立家庭……而老人們被送去大灣區後,他們就不會在繁忙時間佔用交通工具,影響上班一族,也不會不消費佔用快餐店座位,更不會佔用香港已經相當緊絀的社區服務例如社工、醫療、區議員及關愛隊等社會資源。

話題引發熱議,不少網民認為作者太冷血,已經不當老人是人了,簡單地以為把老人解決掉,香港就有生機。

還有網民感嘆,香港人慘過外勞,做生做死,退休了要被逼背井離鄉,如此沒有人性的話都能想得出來,香港人真是快點移民算了。

有分析人士對《看中國》表示,香港人多地少,房屋一直是一個棘手問題。他認為,若中共解體後,香港可以效仿西方城市,將部分深圳納入香港地圖,建構一個大香港地區。上班族可以住在香港核心區域,而退休人士可以搬去遠離鬧市、較清淨的地方,可惜目前這一構想還不可行,因為中國還在中共統治之下,即使大陸物價便宜,居住環境大,但醫療服務、社會文明、道德等皆欠奉,很多香港老人不願去大陸居住。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