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出席國際慈善論壇。(圖片來源:香港賽馬會)
11日,特首李家超出席一個由香港賽馬會主辦的國際慈善論壇,九不搭八地拋出一句話——要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慈善中心。搞到很多人莫名其妙,難道香港太有錢,要向全世界大撒幣?若非如此,那麼事件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
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在11、12兩日舉辦2023香港國際慈善論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近70名演講嘉賓和1,600名業界領袖和代表參加。11日的論壇開幕典禮由特首李家超和馬會主席利子厚主禮。
李家超致辭時提到香港上周遭遇的世紀暴雨。他形容暴雨史無前例,每小時降雨量達到158.1毫米,是188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24小時內紀錄的降雨量已等於全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
他說,暴雨引發水浸及山泥傾瀉,導致道路阻塞,但各界齊心善後,行為令人感動,比如有義工、公務員及「親政府」的關愛隊,援助受災人士,協助清理街道等等。他話鋒一轉,稱由此可見,香港具有成為主要國際慈善中心的潛力。
對於今次論壇吸引超過1,600位慈善家、商家,及社企人士出席,李家超認為,這象徵如果香港要重建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慈善活動不可或缺;而香港一向有做慈善的傳統,私人機構過去一直積極參與慈善工作。
重點來了:李家超強調,政府會繼續推動政策,吸引家族辦公室及信托基金來港,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慈善中心。
馬會董事局主席利子厚(圖片來源:香港賽馬會)
會上,馬會董事局主席利子厚宣布,馬會將以不少於50億港元,用於建立新的公益慈善研究院。
利子厚稱,公益慈善研究院可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既配合和支持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也可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那麼,李家超所指的「慈善」到底是做義工,清理街道、服務社區,還是另有所指?
個人認為事件可以從三方面解讀:
一、慈善等同於做義工?當然不是!如果李家超希望香港藉此就可以成為國際慈善中心,那本人誠懇請求李家超帶頭做義工、做慈善,不要再收取每月50萬港元的優厚工資,這樣可以為連年赤字的政府財政舒緩壓力。也希望在李特首的帶領下,整個香港政府都可以自願減薪,高官們齊齊做義工,共同為推動香港成為慈善中心出力。
二、吸引家族辦公室及信托基金來港,和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二者之間或有不可明言的關係。眾所周知,慈善組織和NGO不同,香港的慈善機構基本上不用交稅,所以慈善機構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用來免稅。
香港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國際金融中心的招牌已經被打爛,港府在政策上又出不了什麼花招,早前的Hello Hong Kong(你好,香港!)和Happy Hong Kong(開心香港)活動都以爛尾告終。目前政府除了大搞夜市經濟外,也別無他法。
若想吸納國際資本,唯有做國際「黑金」中心,邀請來路不明的資金來港。或許李家超在暗示:「歡迎來香港洗黑錢,我會制訂政策令到註冊機構有慈善定位(charity status),我還會制訂政策令到你們可以免稅,你放心把錢匯進來就好。」即以慈善機構做誘因吸引資金來港。
三、吸引的資金最終留在香港還是送去大陸做慈善?個人認為「愛國愛黨」的李特首,其所指的慈善活動,就是送錢給大陸。現在整個大陸,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不是破產,就是在破產邊緣,亟待資金打救。所以,李家超在執行國家任務,全世界招募資金「做慈善」。而未來留在香港境內的資金會不會被割韭菜送去大陸都難說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