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更大的問題是這裡 劍橋學者:「北京共識」已消亡(圖)


北京天安門廣場
北京天安門廣場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clarkelz/Pixabay)

【看中国2023年9月10日讯】中國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經濟呈現快速成長,並於2010年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當時有許多機構還預測中國將會在2030年超越美國,使得「北京共識」對抗「華盛頓共識」之聲音,在本世紀不斷地被提起。近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每下愈況,似乎難以挽救,而劍橋大學的教授哈爾達 (Antara Haldar)稱,「北京共識」已經消亡了,所以新興國家必須從中學到教訓。

哈爾達教授稍早於《歐洲社會論壇》(Social Europe)上發表文章表示,中國於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內,讓人均收入增長達25倍,而使8億人擺脫了貧困,還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其中包括了高速公路、機場及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絡,而改變了中國之面貌。

由於中(共)國的發展似乎成為「華盛頓共識」(指民主治理加上自由市場為通往繁榮唯一可能途徑)之反例,而被人冠上了「北京共識」的封號,其定位是替代乃至挑戰新自由主義之方案。 有些國家比如盧安達、衣索匹亞、哈薩克斯坦和玻利維亞等也效仿了北京。

但「北京共識」晚近於習近平的主政之下,卻失去了光澤。由表面上看來,是因北京政府長期推行嚴厲之清零政策所帶來的後遺症,已經嚴重擾亂全球供應鏈,且也導致中國出口大幅下降;從深度觀察,中國更大的問題是出在沉重的債務、破紀錄之青年失業率、消費者的信心暴跌(特別是家庭支出下降與儲蓄過剩),以及房地產行業動盪,這些都阻礙了經濟的增長,甚至將該國推向了通貨緊縮邊緣。同時更廣泛的對全球化抵制,其中包括了主要經濟體把供應鏈自中國轉移出去的努力,已經進一步讓該國的前景黯淡。

哈爾達表示,先前中國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並不是因為其獨特之的「北京共識」,而是遵照了「華爾街共識」多條誡命。中國在那些年扮演的角色是「世界工廠」,而非充當全球實驗室或者董事會。當時中國憑藉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儲備,可以供外國企業尋求低成本的生產基地,因此能夠領先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但這種情況已經正在開始改變。不過事實仍是,中國通過製造與組裝發達國家發明及設計的產品,把自己融入全球生產網絡或者供應鏈。所以已開發國家保留了一個作為全球資本主義引擎之角色,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僅是其輪子。

哈爾達認為,其實所謂的「北京共識」,也只是一個對內國家干預更多,而對外不太說教之「華盛頓共識」。而且眾所周知的是,北京對待貸款與投資的接受者,比西方對待其發展援助之受益者更加不道德,同時中國之增長奇蹟亦帶來了不平等的加劇、不完整福利體系、誘發自殺之工作條件(比如富士康的iPhone工廠)及環境破壞等。

有許多人皆說「21世紀為中國人的世紀」。不過,哈爾達提醒,現今這個所謂的「中國人的世紀」已過去快1/4了,但真相確是中國的經濟正深陷泥沼之中,「北京共識」已消亡了。她呼籲發展中國家應該從中記取教訓,更加徹底的反思發展路徑,並補充與推進可持續、平等經濟範式之想法,而不僅只是來製造符合發達國家規格的低成本商品。由於「中國製造」標籤的逐漸消失,因此發展中國家應尋求利用自身之條件,而不僅只是在產品的標籤貼上了自己國家的名字。



責任編輯:王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