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撤離中國重新佈局 台灣將在全球經濟中崛起(圖)

發表:2023-09-06 2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台北 101
近年來,台商撤離中國重新在東南亞佈局,專家分析台灣將在全球經濟中崛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9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隨著美中競爭日趨劇烈,全球供應鏈掀起去中國化浪潮,不少台商和外企選擇撤離中國,江蘇昆山更淪為重災區。專家分析,隨著台商出走中國,重新佈局,台灣有望在全球經濟中崛起。

《南華早報》報導,台商聚集的昆山距離上海約一小時車程,是中國最強的經濟大縣。蘋果代工廠富士康在城北打造的園區已有30年,但自今年初以來,富士康等台商遷廠至越南的傳言沸沸揚揚。

過去17年,隨著台灣資金的流入,昆山蓬勃發展。據《人民日報》報導,總計當地30%的GDP、50%的工業生產、60%的外資,還有70%的進出口,都是台資與台商的貢獻。截至2020年,有超過5300家台灣公司,約10萬台灣人落腳昆山。如果台商都撤離了,昆山該何去何從?

今年5月,台灣媒體曾報導,三分之一台商已出走蘇州(昆山的上級城市),留下的三分之二也轉移部分產能。對此,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駁斥報導不實。一名在今年初離開昆山的台商表示,一些工廠仍留在那兒,但老闆們都走了。自今年初北京放寬邊境管制以來,雖然仍有台灣年輕人到中國工作,但似乎不足以抵銷離開的人潮。

以往中國普遍被認為是「世界工廠」,但自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開始推動美企脫鉤中國以來,越來越多外國客戶施壓台灣製造商將產線遷往越南等國家。疫情緩解後,「去中國化」再次成為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加速企業更大規模地出走中國。各國客戶紛紛要求台灣出口商在中國之外建立替代的供應鏈,因為美中和台海的緊張局勢不斷升溫。

專家:台灣有望在全球經濟中崛起

《大紀元時報》報導,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最近有大量報導和數據顯示,台商在中國大陸面臨困境,已有越來越多的台商被迫離開中國,這已經形成一個重大的趨勢。

吳嘉隆分析,台商之所以離開中國,有三個重要原因。首先當然是美中貿易戰,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課了關稅,所以美國客戶要求台商從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出貨。

第二是中國的勞動成本上升,環保要求在提高,各種政策優惠已消失,再加上疫情的衝擊,導致中國的經商環境逐步惡化。此外,在中國經商還面臨各種問題:智慧財產權被剽竊、品牌被山寨、員工被挖角、重要技術機密被迫交出、反間諜法之下的人身安全風險等。

第三則是中國宏觀經濟正在惡化,中國經商環境不再具有吸引力。由於中國的內需市場陷入通縮的危機,出口與製造業訂單出走後,影響到就業、所得、消費、稅收與企業收入,更進一步衝擊到房地產市場。

吳嘉隆表示,目前台商不得不出走,已經到了再不走就活不了的地步了。當前大環境是全球化進入2.0階段,供應鏈要重新布局。美國表面上雖然說不脫鉤,而是去風險,但在敏感技術與新技術領域,因為有移轉軍事用途的可能,所以要脫鉤。在一般民生物資產業方面,美方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也要撤出,所以台商以中國為製造基地的時代已經結束。

吳嘉隆分析,如今台商在全球重新布局,相當於把台灣的經濟影響力與實力對外擴張,讓台灣的經濟版圖超越政治版圖。台商的對外投資不再集中於中國,也不會只在東南亞,將來美洲與歐洲都會看到台商的布局。他表示,若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台灣將在全球經濟中崛起。

新南向投資大爆發 台商布局創造3效果

《中央社》報導,中華民國財政部長莊翠雲和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9月5日出席「深化南化鏈結共創東協榮景」論壇。莊翠雲致詞時表示,受疫情及地緣政治影響,台商近年來加速布局新南向國家。為協助建立分散風險、產業高度韌性的供應鏈,財政部提供了稅務和金融兩大後盾。

在稅務方面,莊翠雲表示,台灣已和8個新南向國家簽訂租稅協定,包括印尼、新加坡、越南、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紐西蘭和澳洲。透過相互協議機制解決課稅爭議,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未來將積極和更多國家簽訂租稅協定。

在金融資源方面,透過輸出銀行的保障機制、公股銀行的貸款機制雙管齊下,輸銀提供台商海外投資融通和輸出保險,降低貿易風險;公股銀行在新南向國家共設置78處服務據點。

莊翠雲表示,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2022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貿易額達180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969億美元,雙雙締造史上新高紀錄。她希望台灣企業和金融業在海外能夠「魚幫水,水幫魚」,壯大台灣品牌,創造雙贏。

陳正祺致詞時表示,現在回頭看,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具有前瞻性。隨著地緣政治、供應連重組效應,美國、韓國和日本也積極在東南亞布局。台商在東南亞的投資呈現爆發性成長,並產生了3大效果。

第一,形成產業聚落。泰國印刷電路板(PCB)、北越的電子產業、馬來西亞的封裝測試廠,以及印尼的新能源投資等,皆為台商在當地形成的產業聚落。經濟部每年和6個東協國家舉辦產業高峰論壇,彼此討論產業政策、協助台商布局和技術提升。

第二,促進貿易。陳正祺表示,2016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貿易額還不到千億美元,但在2017年一舉突破千億美元大關。2022年投資額則逾1800億美元,大幅成長80%以上。

第三,深化經貿關係。台灣透過與當地政府建立緊密關係,協助台商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市場進入,提升產業競爭力。

陳正祺表示,在全球去風險的趨勢下,東南亞已成為國際布局的優先考量。台商享有早期布局的優勢,在當地形成緊密的人脈網路和生活基礎。此外,台灣也能將產業成果擴散到東南亞國家,比如AI產業中的晶片、散熱和伺服器等皆在台灣研發、驗證和完成製造。隨著台商的布局,也能和東南亞國家共同成長,打入國際供應鏈,強化產業韌性。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