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的馬鈴薯到底能不能食用?(組圖)


土豆
馬鈴薯發芽會產生大量茄鹼,不適合食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臺灣常年氣候潮濕,食材如何安全儲存是常見討論話題!其中,又以馬鈴薯發芽後究竟能否食用最為常見,民眾不想浪費,但又對食用的安全性充滿疑惑與不安,這到底該怎麼辦?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請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陳泰源來為民眾詳細解說。

馬鈴薯發芽會產生大量茄鹼

「其實馬鈴薯所產生的茄鹼是一種植物的自我保護機制。」陳泰源副教授笑著解釋,馬鈴薯產生的「配醣生物鹼」,主要成分是龍葵鹼(α-Solanine)與卡茄鹼(α-Chaconine),統稱「茄鹼」,是一種天然毒素、不溶於水,且裂解溫度高達190~285℃的物質。根據臨床研究顯示,人體攝取「過多」的茄鹼會造成神經中毒性病症,症狀包含噁心、腹瀉、神經失調,甚至是出現幻覺的現象,其中幼童、孕婦、年長者屬於高風險族群。

馬鈴薯發芽會產生大量茄鹼,不適合食用
茄鹼是馬鈴薯抵禦害蟲、動物與病菌在其生長過程中侵襲的重要防禦機制。(圖片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以人類視角來看,可能無法理解做為食材的馬鈴薯為何會產生茄鹼,但對於馬鈴薯來說,這類茄鹼在生長個階段尤其是發芽時會大量產生,是抵禦害蟲、動物與病菌在其生長過程中侵襲的重要防禦機制。為加強管理,食藥署也明文訂定「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訂定馬鈴薯塊莖中總配醣生物鹼之總和限量為200mg/kg。

涼爽、乾燥存放,減緩發芽的解方

「馬鈴薯只要發芽就應避免食用!」陳泰源提醒,多數民眾認為只要將發芽處(芽點)去除就能解除可能造成的中毒危害,但事實是只要發芽,整顆馬鈴薯的茄鹼量就會以5~6倍量增長。因此,民眾只能以適當的儲存方式與環境,減緩發芽速率。

「試想馬鈴薯是碰到壓迫就會警覺要保護自己,溫濕度波動、碰撞都算是威脅。」陳泰源舉例,若是習慣放冰箱則是建議放在7℃上下的冷藏室,畢竟太冷也算是一種迫害。最好的儲存方式是讓馬鈴薯保持在涼爽、陰暗的地方,常溫存放時以紙袋戳洞取代塑膠袋,這樣才能降低呼吸速率、延緩發芽。

(本文轉載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35期 2023/08/18)



責任編輯:初新 来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