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童謠。有學者總結出「亂世多於盛世,王朝末期多於王朝早期」的規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中國歷史上出現不少帶有預言性質的童謠,且是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所產生,但它們都是由一些懵懂無知、淘氣的幼童所創作出來的嗎?有學者根據古代童謠總結出了「亂世多於盛世,王朝末期多於王朝早期」之規律。想理解學者為什麼會這麼說的話,不妨先來了解兩首分別是齊廢帝時期、漢獻帝時期出現的歌謠吧!
何謂「謠」?《毛詩詁訓傳》載道:「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也就是指隨口而出、沒有曲調與伴奏的韻語,故被稱為「民謠」、「童謠」。
根據《東周列國志》說明:「凡街市無根之語,謂之謠言。上天儆戒人君,命熒惑星化為小兒,造作謠言,使群兒習之,謂之童謠。小則寓一人之吉凶,大則系國家之興敗。」可知道古人認為由孩童傳唱於世的歌謠理應代表了天意,主要目的是給世人帶來暗示與警戒。至於統御國家、萬人之上的君王必須歸正德行,否則上天恐降下災禍,像歷史上流傳的知名預言,包括《推背圖》、《燒餅歌》、《梅花詩》等均是如此。這些預言的內容不僅僅是未卜先知,揭示了世間或某人物的未來動向,亦警告了在位君主,同時散發出奇異、不由人類掌控的神秘力量。
當一些童謠被傳播期間,上位者難免會想要知曉源頭與出處,但往往查找不到真正的編詞人。因為童謠有可能在傳播期間,再次受到不同人士的改編,變得更朗朗上口,更利於快速傳播。當然,也可能添加上了一些童言童語。基於童言無忌,這類的童謠是難以讓人因言獲罪的。
齊廢帝時期的歌謠
接下來,先為各位介紹齊廢帝時期的歌謠:
羊,羊,吃野草,
不吃野草遠我道,
不遠打爾腦。
這首歌謠,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羊啊羊,好好地吃著野草吧!不乖乖吃野草的話,就選擇離開這裡吧!不離開的話,我就要打你的腦袋!
乍聽之下,彷彿是調皮的孩童在笑鬧著,但當我們進一步瞭解童謠背後的故事時,才會赫然發現,先前那般解析這首童謠著實過於輕易了。
這首童謠其實反映出了一段史實:北齊有一位大臣楊愔,受到文宣帝高洋的重用。天保元年,高洋代魏自立,害死魏孝靜帝,並將孝靜帝的皇后、他的姐姐太原長公主許配給了楊愔,進而將楊累封為開封王。高洋在臨終時,由於自己十六歲的兒子高殷個性軟弱,導致他甚感憂慮,遂留下遺詔要楊愔等人輔助高殷統治國家。然而,高洋一過世,激烈的權力爭鬥就展開了。楊愔當時採取一系列措施,試圖削弱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等政敵的勢力,但後續情況卻適得其反。
一天,楊愔、燕子獻等人商議說要除去常山王、長廣王,但小皇帝高殷不同意,楊愔等人又商議說要將二王派到外面去擔任刺史。二王在獲得密報後,決定先在拜職會上布下埋伏。於是,楊愔等人被痛打了一頓,緊接著,二王又將楊愔及其同謀等人帶到了皇帝面前,要皇帝下令殺掉這些臣子。小皇帝高殷見狀,心生恐懼,只表示說只要能放過他,其他人隨便叔父怎麼處置都行。最後,楊愔等人均遭到殺害。
閱讀至此,許多人應該了解童謠的作者特地利用「楊」與「羊」的相同發音,以孩童容易接受的「放羊」的寓言形式,適洽地表達在治理國家無方的帝王的統治下,官吏面臨的出路,其中包括了「吃野草」,也就是指乖乖聽話。另一條路則為「不吃野草遠我道」,也就是不吃野草就必須要離開帝王要你行走的「道路」。最後一條路則是「不遠打爾腦」,也就是指不乖乖聽話,又不離開目前的位置,就只剩下被打腦袋這條路途了。
其實,童謠並非全部出自於孩童之心、孩童之口。畢竟有些影射可不是兒童所能設計、理解的,即使是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成人,也未必能真正看清楚這些童謠背後所隱伏的真相與意義!也或許是因為內容難以言說清楚,只能採取「意圖不清或不直白」的方式出現,致使古代童謠的作者多不可考,這也是為什麼民間會流傳「童謠之言,生於天心」之說的原因。童謠被視為上天顯像,藉以儆戒世人之用途。
漢獻帝時期的歌謠
清代許之敘在《天籟集敘》中則以為:「古諺童謠,純乎天籟,而細繹其義,徐味其言,自有至理存焉,不能假也。」
再看——
千里草,
禾青青;
十日上,
不得生。
這是一首漢獻帝時期的童謠,表面意義甚是簡單,傳遞對豐收的渴望:千里的草呀,真繁茂,但禾苗一開始生長,不消十日,就沒有雜草生長的地方了!
話雖如此,但要是繼續細說其寓意,就令人驚訝:獻帝在位時,權臣董卓當道,引發萬民怨恨。換言之,這是當時的人所編寫出來的、對董卓的憤恨詞兒。怎麼看出來是在說董卓呢?其實透過「千里草」三字,即可知。因為這三字可合成為一個「董」字;至於「十日上」三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卓」字;「不得生」這三字呢?實際上是在咒罵董卓死亡呢!據悉,此歌謠出來之後的第十天,董卓被其義子呂布給殺害了。
如若你再聽聞其他帶有預言性的古時歌謠,是否能一眼洞悉其中玄機呢?
對古人而言,上天欲警示人們的時候,往往會透過童謠來做出預言或進一步做出暗示,提前透露來日即將發生的自然災變或朝代興衰或人物禍福等徵兆。由於這些歌謠的出現,大多是在亂世間或王朝末期,因此才會總結出「亂世多於盛世,王朝末期多於王朝早期」之說。童謠讖語真的不失為探查中國歷史大勢的鏡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