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日,河北省涿州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8月6日訊】南方週末一位負責公益的人士,在朋友圈痛罵涿州有些幹部:你們但凡有點尿性,是個人,都幹不出這些事……你們這些……禽獸不如……死了老百姓都要放煙花的。
截圖在這裡。一個在報社工作的人,被氣得髒話連篇,能想像得到他發抖的樣子。
他在這裡實際上發出了嚴厲的指控,也相當於舉報:鎮政府拒絕公益人士,但是當地老百姓又得不到物資,5000人處在挨餓之中。
這樣的事可能不是個例。想起前兩天朋友圈流傳的聊天內容,有參與救災的人員訴苦,在那裡等了整整一天,也沒有等到當地領導「分配」的點位。那個聊天記錄中有不少亂象。
再往前,媒體報導了兩個細節:山西、山東各地的救援隊,因為沒有「介紹信」滯留在那裡;某縣城人們開車撤離的時候,堵在高速路口,因為收費員仍然堅持一車一卡,慢慢通過。
這些細節,可能一起反映出讓人擔憂的現實:比暴雨更可怕的是水利和規劃的不科學,而比規劃更可怕的則是社會和人心的潰敗。
不想談論這些具體的事情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在這裡只想討論南方週末記者所說的這個問題。他有點語無倫次,說的其實是大白話:涿州有些官員,「不是人」。
對,就是「不是人」這三個字。我小時候在河南農村,大人們發生爭執,不會都鬧到法院,經常是賭咒:「不是人」幾乎和「死全家」一樣嚴重,這說明即便是在農村老百姓那裡,也有關於「什麼是人」的普遍標準,這就是作為中國人的人性和情感。
如果說鄭州暴雨讓我們看到的是「系統的漏洞」(地鐵和應急管理預案,水利規劃等)的話,這次涿州等地的事情,則讓我們看到的是不少基層官員「人性的淪喪」。他們麻木不仁,實際上是在不折不扣堅持著崗位。
救援隊已經到達,需要前往最嚴重的災區。但是每個救援隊去哪裡,卻需要有關部門開會來定;社會捐款捐物,但是如果不和當地流程,也只有先在外面等著。當地工作人或許也會委屈,他們這就是在按部就班,平常就是這樣要求的。
一個官員的日常,就是這樣的狀態:開會,學習,貫徹,執行……每個環節都很完美。
這個系統越是流暢,就越是剝奪個人的責任感:你不需要做出決定,你只需要執行上面的;下面的繼續執行上面的。實際上,系統強調的也不是執行力,而是「傳達力」,每個環節看到文件,在上面寫上一句,最後由最下面的人去執行——他們在洪水中,可能手機已經沒電,也沒法寫材料了。
當然,「執行力」喪失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決斷和負責任的能力。一個鎮長,在這個時候可能比縣長更重要,因為他知道哪裡洪災最嚴重;村長知道誰家的房子最破舊,誰家住的是行動不便的老人。
這時候理想的狀態是每個環節「都像人一樣」做出決斷,承擔自己的責任,整個系統才可能運轉起來。但是現在涿州呈現的現狀是,整個縣的系統都「呆若木雞」。
「負責任」不是僅靠良心,它是一種能力,也需要每天的練習。舉例來說,一個媒體的評論員在寫社論的時候,每句話的主語都是「我們」,他是不可能有責任心的。因為在他看來,責任主體是抽象的「我們」,那是「每一個人」,而又不是任何「一個人」。
但是,當一個人寫自媒體,戰戰兢兢地寫出一個「我」,他知道會有風險,會被刪稿,可能吃官司,他會慎重地對待每一個字。就像我現在這樣。
「負責任」要求真正的主體性,要求回到人本身,要求「自我」是一個活物。南方週末那位朋友,在涿州的土地上沒有找到。
来源:張3豐的世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