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7月19日訊】近日,中國晶元龍頭企業長江存儲的負責人陳南翔有關「買零件成問題,設備無法修復」的言論引發輿論熱議。有評論認為,這一狀況凸顯中國晶元產業所面臨的困境。
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長江存儲,其董事長兼代理CEO陳南翔上月底在上海「2023中國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China 2023)」上,發表了題為《全球化促進半導體產業良性發展》的演講。他指出,全球化市場競爭、創新與技術標準、供應鏈、人才流動、資源配置等五個和諧要素逐一被打破,他贊同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所說的「全球化已死」,認為半導體行業正經歷「再全球化」的新階段,也就是過去國際合作規則迅速瓦解,各國都追求把控產業鏈,促使晶元「本地製造」。
陳南翔: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動盪且無序時刻
陳南翔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動盪且無序的一個時刻,衝擊現有全球供應鏈,對全球產業格局和分布、商業模式造成影響。
這是陳南翔上任後,首次公開發表重要演講。他說,「我想做個呼籲,去建設你們的誠信,體現於你們的公平原則。就長江存儲來講,依法合規買回來的設備連零件也拿不到。可以設一個時間下,把設備在新的條件下回購,這樣才公平。」
中國的多個微博帳號引述陳南翔表示,美國禁止向該公司出口光刻機配件,長江存儲連零件都拿不到,國產替代品沒有退路。他還說,現在長江存儲的問題不是買不到晶元的先進設備,而是以前設備的零件都買不到,設備幾乎無法修復,彷彿變成了畸形擺設。
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就此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他的發言反映出現在中國業者面臨一波波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管制不斷升級下,現實生產上所遭遇到困境。中國可能要尋求其他突破點,另外在國產化推進上,看政府能否扮演一些角色,除了在資金方面,最重要是要有技術來源、相關設備。」
劉佩真說,連中國半導體晶元大廠都無法取得生產所需設備和零件,更驗證外界的看法,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大量仰賴進口,國產化推進的速度和產品質量不如預期,並且衝擊成熟製程、先進位程的推進。
荷蘭、日本加入美國對華半導體管制
劉佩真提到,美國、歐洲和日本掌握全球八成以上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在關鍵設備上,美國聯手荷蘭、日本管制供應鏈,近期更開始實施將高階DUV到清洗、沉積、蝕刻、微影以及測試設備納入管制範圍。中國半導體發展更為嚴峻,而中方盟友很難提供援助。
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繡雯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3月爆發以來,長江存儲並未及早因應。
王繡雯說:「只是沒有料想到,美國居然聯合日本跟荷蘭對核心高科技設備、零件完全斷供,這是美國的戰略。中國方面現在就是責怪美國、西方做生意不講誠信公平,可能準備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這符合中共的戰略。」
王繡雯分析,陳南翔講出這些話一是抱怨買了一堆大型「廢五金」,以後壞了就沒用;二來是希望中國半導體設備能趕快自主可控,雖然難度很高。
去年12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長江存儲、寒武紀等36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美國企業需要獲得許可,才能向中國客戶出口美國技術。今年2月,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長江存儲新增股東包括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長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
陳南翔的發言反應兩極?
不少中國網民表示,陳南翔的上述言論引起展會現場的嘩然與震撼,各界專家紛紛表示,這是目前關於晶元問題最真實的反應,揭示中國半導體產業遭美國制裁後被逼入絕境,面臨嚴峻挑戰,而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依賴性和薄弱環節也引發反思。
但也有網民質疑,陳南翔的言論是為了爭取更多科研補貼,通過製造輿論追求自身利益。一些網民還指出,陳南翔原意在讓全世界看到西方破壞誠信,是給西方製造壓力,設備若不提供配件就該買回去,這意味他在找替代設備。
還有網友認為,陳南翔的演講傳遞出「中國晶元產業突破的信息」,「國家收拾美光,我就知道晶元沒大問題了,我對國家充滿信心」,「我感覺也是有了大突破,這樣說出來可能暗示某種意義上的安全感」、「派出戰狼研發小組」。
對此,王繡雯認為,中國小粉紅心態像是「精神勝利法」,嘴上不認輸,但投資的錢收不回來,更甚者是欺騙中國股民買股票當韭菜。
「半球化」時代來臨?
王繡雯表示,全球化在美中關係緊張後逐步分為「半球化」,美國陣營一邊,中國、俄國一邊。中國的圈子較小,所以現在很緊張,如果只能跟俄國綁在一起,損失會很大。
王繡雯指出,韓國靠向美國得利,中國制裁美光後,美光也會移往他國,新的全球化開始扶植印度、越南、墨西哥。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就當年就是因為美國對日本制裁,廠商移出日本,移到臺灣、韓國。臺灣很努力發展起來,中國現在怕成為三十年前的日本。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