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現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19日訊】中國山東省國營企業近期釋出征才資訊,招募約1,000名聘僱人員,但求職人數超過預期數量,啟動AI人工智慧面試進行首輪篩選。另一方面,根據「智聯招聘」人力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失業率與2021年相比增加近20%,而科技、房地產、電玩等重要產業亦受政策與疫情影響釋出之職缺數銳減,在種種政、經難題相互疊加下,中共恐又將迎來新一輪失業高峰期。
中國就業市場結構轉型
高階技術人力不足
2021年6月中共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計畫於2021年至2025年間,加速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朝向「製造強國」轉變。但根據中共人社部2022年9月公布的「最缺工」職業,目前仍以高科技產業人力短缺為主,佔當年度的6%,面對高階技術人才缺工問題,中共近年來雖不斷釋出相關福利與培訓措施,但至今仍無法緩解在推動產業轉型上所面臨的缺工問題。
清零政策導致產業外移
中共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憑藉著低價勞動力與市場強勁需求等兩大優勢下,吸引許多外資企業赴陸設立生產據點,但隨著2019年的新冠疫情爆發以及中共發布「清零」封控政策之後,讓被譽為「世界代工廠」的中國大陸遭到嚴重衝擊。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於2022年7月發布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約有59%的外資企業考慮將生產據點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儘管目前中共當局已將「清零」轉向「共存」,但政策的不穩定性仍難以挽留外企留陸發展意願。
中共整頓民營企業
派遣駐點官員
今(2023)年1月14日,中國陝西省委組織部會同相關部門,選派25名重要官員進駐民營企業擔任「第一書記」,同時撰文刊登於《陝西日報》,宣布未來將按照中共政府發布之《關於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與當地企業發展現況,制定符合民企發展的領導體制,將「黨建」納入企業文化之中,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發展的民營經濟體系。
針對企業內部進駐「第一書記」問題,至今已有不少經濟學者提出質疑,倘若中共仍持續派官員進駐民營企業,除破壞原有自主經營權外,作法恐如同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及百度創辦人李彥宏等民企老闆一樣,面臨提早卸任的下場;質言之,在直言中共執筆下的「共同富裕」序幕中,民營企業已被設定為「56789」這一角色,既要與資源豐沛國營企業競爭,又要應對排「中」效應、產業外移、訂單流失與防疫清零等因素影響,使得還在觀望的外國投資者裹足不前。
以「反壟斷」名義整頓民營企業
2021年中共將「強化反壟斷」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定調為年度政府工作重點,陸續針對科技、房地產、補教等產業進行審核與整頓(如表1)。2021年4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遭國家市場監管局通報旗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觸犯《反壟斷法》第十七條擾亂市場公平交易支配原則,向註冊賣家做出「二選一」壟斷行徑(附表2),勒令阿里巴巴集團暫停旗下電商平臺運作,處以罰款182.28億元人民幣,並向該集團發布《行政指導書》,限期3年內向監管單位遞交「自查合規報告」,而阿里巴巴也成為《反壟斷法》的首起開罰案例。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指出,中共《反壟斷法》的實施目的,旨在藉機加強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監管與控制,該作法與先前選派官員進駐民企做法一致,短期內雖有助於平衡市場運作,但從長期來看恐扼殺民營企業發展與可能性。
大學應屆畢業生逐年增加
重複性科系限縮供給來源
中共自開辦高等教育以來,長期重沿海、輕內陸的辦學政策,如「985」、「211」工程等知名院校皆坐落於沿海一線地區;其中,在科系方面,許多院校更以職業需求為導向,設置重複性質系所,導致相同科系畢業生大量地湧入單一就業市場。今年3月湖南大學某名應屆畢業女大生於微博上表示,因科系性質不符合企業需求而落榜,畢業於河南鄭州大學黃姓女大生也因上述之經歷最後選擇拾荒度日;近年來,中共雖試圖縮減整並系所重複性問題,但在「菁英工程」辦學教育引導下,使得許多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無法銜接業界聘雇需求,此舉無疑是從供給層面加劇了畢業生的求職難度。
藉「摩擦性失業」一詞迴避高失業率問題
自2022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突破千萬人大關後,中共國家統計局首次針對大學生失業問題,套用勞動經濟學專有名詞,將其統稱為「摩擦性失業」,並認為造成此現象之主因,皆與大學生不願放下身段、從事低階勞動力工作有關。瑞士《新蘇黎世報》駐京記者馬蒂亞斯‧坎普(Matthias Kamp)日前更針對中國就業市場問題撰寫專題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主因,源自於先前的極端性防疫、封城與監管企業運作措施有關,如今卻運用文字遊戲,將失業率甩鍋給大學畢業生混淆民眾視聽。
中國應屆畢業生的影響
「孔乙己文學」風潮盛行
受疫情、產業結構轉型與民營企業職缺減少等因素影響下,青年失業率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在此期間更將「內卷」、「躺平」等自嘲用詞,形容2022年至2023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此前,某名畢業於211工程(Project 211)女研究生,透過社群平臺分享自畢業後四處碰壁的求職經歷,後因礙於生計選擇擔任清潔人員,引起陸民熱議。面對就業市場的型態改變,以及「蟻族」低度就業,目前在微博上,有許多大學生更借用近代文學作家魯迅之作《吶喊》書中「孔乙己」一角,透過反諷短文與自嘲的方式,描寫近兩年來的「躺平」心聲。
最難就業現象
面對就業市場的快速轉變,讓一向被視為鐵飯碗保證的公務員考試,成為近兩年來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的首選。目前,具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中共因疫情延至今年舉辦的公務員考試,共釋出3.7萬職缺,但申請報考人數卻高達260萬人次,是近10年來報考人數的首冠;對此,香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國俊指出,目前中國就業市場委靡不振,讓許多年輕人在擇業標準上越趨於保守,為爭取競爭激烈的鐵飯碗工作,而耗費更多時間準備考試,此舉亦更導致中國勞力市場出現嚴重停擺與斷層。
結論
中共以「反壟斷」、促進「共同富裕」之名,分別針對不同民營產業進行司法、黨政、金融監管,讓不少民營企業選擇縮減運營規模,日本軟體銀行、蘋果、三星等著名外資企業選擇遷廠或停止在陸投資項目,使得中國大陸近年來整體就業市場受到結構性的嚴重打擊。
期間中共透過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等內宣手法穩定企業信心,更透過官媒邀請21位知名民營企業家,針對此前提出的「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與「加強疫情防控宣傳輿論引導」等兩大議題進行討論;然而,該專訪節目的內容,卻讓許多專家學者感到不解。其中,「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魏加寧指出,中共鼓吹「經濟光明論」,實際上是一種畫餅充飢的做法,此舉不僅揭露中國大陸就業市場萎靡不振的事實,更讓就業焦慮充斥著整個中國大陸,然而造成此現況之主因,皆離不開中共政府一手獨攬大權操控市場的政治心理,倘若中共仍無法有效翻轉產業現況,中國大陸未來面臨嚴峻求職挑戰的青年民眾,將成為內部社會問題與壓力的一大隱憂。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