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7月18日訊】最近一段時間,美中關係之間彷彿出現了一些緩和的跡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先後訪問北京,與中共高層進行了會談。大國之間,緩和比衝突好,因為有利於國際和平,因此,對於這樣的緩和我們當然持樂見其成的立場。但是,如果緩和只是建立在假象的基礎上,或者緩和只是一廂情願的單方面期待,這樣的緩和就有很大的商榷空間了。而在我看來,目前的美中關係的緩和,就有諸多令人疑慮的地方。
從目前華府對中國的立場表達來看,採取的是比較溫和的措辭,代表性的言論,就是財政部長耶倫在結束北京之行後的記者會上講的一段話:「拜登總統和我不會以強權衝突的框架來看美中關係,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夠大到讓我們兩國共同繁榮。」如果這是美方對華政策團隊的真實想法,那麼不客氣地說,這未免有些過於天真,完全是幻想。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個巴掌拍不響」,今天美中之間的問題就在於,儘管美國政府始終從善意出發,希望美中兩個大國不必產生衝突,可以彼此包容,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發展自己的力量,但是,中國方面,真的也有同樣的意願嗎?在我看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就在布林肯剛剛離開中國不久,在耶倫即將訪華之前,習近平7月6日在視察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機關的時候,發表了一番好戰言論,他不僅認為中國的「安全形勢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大」,要求軍隊「深化戰爭和作戰籌劃」,而且清楚明確地對軍方提出要「加快提高打贏的能力」。(註釋1)這番話,當然是針對未來的台海局勢而言的,習近平等於是再次向外界明確釋放出中國準備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的決心。眾所周知,美中之間最可能發生強烈衝突的焦點就是臺灣問題。習近平選擇在美方頻頻向中方表達溝通善意的時刻,發表這樣的具有刺激性的言論,哪裡有試圖規避大國衝突的意思呢?雖然中方對於來訪的美國特使給予了高規格接待,但對美國來說,真正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問題是希望可以重啟軍事溝通管道,以免出現擦槍走火的戰爭風險,但中國始終沒有做出任何讓步,顯然,中方對於美方的善意根本無動於衷。
2021年7月,曾經擔任拜登政府對華政策高級幕僚的Rush Doshi出版了一本分析中國對外關係的專著《Long Game》,書中分析了中國從鄧小平時期的「韜光養晦」到胡錦濤時期的「積極作為」,再到習近平時期的「奮發有為」的對美戰略的調整,指出中國自1989年之後就確立了「削弱,建立,擴張」三步走的大戰略。我願意推薦美國的對華政策決策人士,認真看看這本建立在嚴謹的資料分析基礎上的著作,而書中最精闢的一個觀點,也是我高度認同的一個觀點,就是這樣的一句話:「認為中國近年來的獨斷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性格造成的,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它忽略了中國的行徑其實根源於中共內部長久以來的共識。」(註釋2)換句話說,要與美國進行強權之間的競爭,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要為全世界制定新的國際秩序,這是中共的長期戰略布局。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知道,耶倫女士對於美國之間可以不產生衝突而共同繁榮的期待,是多麼的一廂情願。我不認為建立在這種一廂情願基礎上的對華政策,能夠給美國的國家利益,帶來足夠的保障。希望美國不要再對中共抱有任何幻想。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王丹為您做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