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落葉不當可能被罰款(圖片來源:免費圖片)
各類名目的罰款
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日益緊張,加稅、變相超額收稅不說了,有些地方教師、醫生、公務員裁員或降薪、拖欠工資已成了常見新聞。日前,中共地方頻繁地進行有爭議的罰款,被坊間指為「依法」搶劫,引起網民憤怒(特別是靠成立的各種「管」來罰)。
處理落葉不當可能被罰款,農民燒麥桿被罰款……
前段時間,上海有多家餐館因為販售「含黃瓜絲的涼皮」遭罰5,000元(人民幣,下同,約702美元),這在微博上引起了熱議。有網友說,如果管員想罰你,加醋都是錯的。
大家還記得芒種日前後河南農村農田麥子爛掉的事吧?就是割麥機司機在高速公路上不肯交800元的罰款堵路上了,不能及時到田搶收。
至於卡車超限運輸、車輛超速或違停罰款,那是數不清的。河南卡車司機對頻頻收到高額罰單表示不滿,河南省內黃縣交通運輸局官員張院平回應稱:「經過三年疫情,現在財政都沒錢了,這叫執法到位,該罰的錢,必須得罰。」
近期上海海事局實施了最為嚴苛的執法。大量的船隻被罰款,甚至是扣船。一家散貨運輸船,僅因船上印尼籍水手倒掛了中共國旗,就被罰款5萬。
以罰款為目地的執法會惡性循環
「彭博社」和「自由亞洲電臺」曾在報導地方黨政靠罰款民企私企搞「創收」時指出,「這說明地方政府越來越依靠罰款來填補財政缺口」、「正在催生更為嚴重的腐敗。」專家還表示,以任意罰款為目地的執法可能趕跑中小企業,失去更多稅收,陷入惡性循環。
令網民更不滿的是,現在中共地方黨政又有新的罰款渠道,就是通過各種管來罰,所說的各種「管」除了城管、交管外,還有農管、狗管、「網管」等。農管是今年興起的農村基層執法隊伍,搶了毀了很多農村的雞鴨豬菜不說,有些村莊村書記帶著農管罰款農民,農民苦不堪言。狗管是打狗隊的網路稱呼,有些地方養狗不符合規定或狗在外面拉屎撒尿都罰。坊間說的罰款的網管不是指網路管理人員,是指網格管理人員,他們往往夥同基層派出所進入居民家進行抄家或罰款。
還有新興的文管、猴管……有機會和條件制定個規定都可以擁有罰款權。日前,有的地方的城管還變成了「海管」。
推特和油管上一則視頻火了,錄像播放的是海南一個衝浪海灘:溫柔的沙灘,溫暖的海水,激烈的海風,衝浪健身者踏板迎浪奮進,正興起的時候,突然聽到沙灘上一陣狂吼:上來上來上來。只見近十個穿著城管衣服的人走過來。
一個穿著黑色衝浪衣的三十歲左右的青年,腋下夾著目測長二米左左、寬一米五十左右的花色衝浪工具(有網友叫它衝浪船),貌似檔次不低,膽膽突突上岸走來。在「城管」們圍過來一陣「訓叱」之後,他乖乖的放下「衝浪船」。一個「城管」就拿走了他的船(或叫衝浪板),也沒有其他手續。知情者說,城管的意思不能污染海洋,已經對街上的商家商鋪警告過了。
有網友笑道:企業向海中排污不會污染,是因為官家「熟悉」企業,人的身體和木板會污染海水,是因為城管不熟悉「體育運動者」與「衝浪板」。也有網友表示不明白為什麼海上衝浪也是屬於城管管轄的,如果污染,不是環境保護部門管的嗎?
錢去哪了
專家表示,疫情三年,世界經濟都不景氣,中國地方政府遭受了大流行病和房地產低迷的雙重打擊,使他們的收入大為降低。高盛集團估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約為23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包括各省市成立的數千家融資公司的隱性借款。
中共中央政府本月重申,各省必須自行解決隱性債務問題。這使得地方官員必須髮揮更大的「創造力」,為其日常支出籌集財源。外界認為,這是「罰款式創收」越演越烈的主因之一。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說:「這是一種絕望的表現。」
但是,也有很多中國人不明白,中共怎麼會沒有錢呢?這麼多年,中共靠反腐打黑掃黃抓毒抄賭鎮壓異己人士,沒收和充公了大量錢財。特別是疫情三年,不少老人死了,有些地方甚至是整家整小區的出現死亡,很多死亡家庭的銀行存款、養老金、社保金全被黨政私吞了,
據央行和有關金融部門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中共國居民人均存款8.57萬,家庭平均存款達24.5萬!截至今年1月份,大陸住戶存款餘額將達到126.2萬億元,而最新人口數據為14.11億人,那麼中國人均存款將達到8.94萬元,平均家庭存款為29.24萬。據中共國自己統計,中國人口少了85萬,我們取去年與今年人均存款的中間值為8.755萬元,按中國人口少掉的85萬算,單在銀行就有7441750萬元的死人錢。
那這些錢都到哪裡去了呢?有網友說,要國內外維穩、要軍演、要外交大撒幣,到處要開支,哪夠錢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